理想的顱骨修補材料必須具備以下條件:⑴塑型和固定簡便;⑵組織反應小、無毒性;⑶化學性質穩定, 在組織內不被腐蝕、吸收、老化;⑷能透過X線;⑸不傳熱、不導電;⑹質地輕, 並有足夠的機械強度。 目前所應用的顱骨修補材料可歸納為四種:
㈠自體骨移植:一般多應用髂骨、肋骨和顱骨外板等, 因這類自體骨無異物刺激, 反應小, 術後癒合過程良好, 而且有一定弧度, 合乎生理要求, 但其缺點是增加一次手術, 塑形不很理想, 外觀欠佳。
㈡同種異體骨移植術:常採用骨庫儲存的其他人或屍體的骨質, 異物刺激輕微, 癒合過程尚好,
㈢異種異體骨移植:即選用動物骨骼、獸角、象牙等, 但此種材料常常由於吸收或感染而招致失敗。 故目前已被廢棄不用。
㈣異物移植術:異物移植可分為兩類, 即金屬異物和非金屬異物, 常用的金屬有鉭(tantalum)、鈦(titanium)合金板或不銹鋼絲網, 國內外均有採用, 其塑型方便, 組織反應輕, 外觀佳, 是顱骨修補的好材料。 但金屬材料具有導熱性, 病人不適宜在太陽光下工作, 同時還有導電和不透X線, 妨礙病人日後的檢查。 非金屬材料:常用的有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即有機玻璃), 是一種普遍使用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