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型癲癇是間腦癲癇的一種類型, 以內臟感覺性發作為主, 以腹部疼痛為特點的一種癲癇。 國內報導約占癲癇的1.1%, 是一種少見類型, 兒童期發病最多, 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 它可能的病因以高熱驚厥為首位, 其次為出生時窒息、產傷。 本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很清楚, 多數學者認為病灶多位於皮質下自主神經系統中樞-下丘腦部, 多屬於皮質下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發作而出現異常放電所致。
本病的臨床主要特徵有以下幾種:
(1)腹痛呈突發性、劇烈絞痛或刀割樣痛, 持續幾分鐘或幾小時;
(2)多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症狀;
(3)間歇期正常;
(4)神經系統檢查陰性;
(5)常可與各種類型的癲癇發作並存;
(6)家庭史中常有癲癇或其他發作性疾病如偏頭痛等病史;
(7)常規腦電圖或誘發腦電圖均可見陣發性中-高幅4-7Hz慢波活動, 伴有癇樣放電;
(8)服用一般消炎、解痙、止痛藥物無效, 而服用抗癲癇藥物有效。
(1)以週期性嘔吐為主要表現者, 典型發作每次嘔吐, 持續20-40秒, 每日可出現多次或數日出現1次。 發作時一側半球近中線處有高幅4-7Hz節律。 抗癲癇藥可使發作減少。
(2)以週期性腹痛為主要表現者, 外側裂深部病變可呈現本型症狀。 腹痛常延續數分鐘或數十分鐘。 本發作可僅表現為腹痛, 也可演變成全身性發作, 關於後一種形式者過去則將其腹痛看作是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