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皮笑肉不笑的發笑性癲癇

笑性癲癇是一個以發笑為主的癲癇發作特殊類型, 在臨床上並不罕見, 但在診斷上常易被忽視, 或誤診為癔病及精神病, 而延誤診斷與治療。 本病多見於兒童, 15歲以下占50%, 性別無差異。 臨床表現為發作性發笑, 有笑而無趣, 部分患者可伴有哭、奔跑、恐慌, 又稱笑、哭、奔跑發作, 其哭、笑均無任何內容, 不伴有樂趣和悲傷感。 有時繼有癲癇大發作或大發作史。

患者常無故突然發笑, 有時微笑有時“哈哈”大笑, 每次發笑持續約3~5分鐘。 發笑時面無表情, 或有奇異的表情, 沒有正常愉快的情感表露, 笑聲高而粗獷,

並且音調不正常, 似笑非笑, “皮笑肉不笑”;發笑與當時的場景不協調, 也就是說, 大部分情況下並無引起發笑的因素。 發作後對發笑過程無記憶, 也無任何愉快的情感體驗。 該病症間歇期完全正常, 發作無規律性。 檢查中捕捉到臨床發作, 見發笑同時腦電圖有持續性高幅尖慢、棘慢綜合波, 發笑停止後尖慢、棘慢綜合波也隨之消失。

笑性癲癇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沒有任何引起發笑的原因而突然發笑, 突然停止, 發笑的表現沒有感染力, 自己又不能控制;

(2)發作後沒有趣感、無記憶;

(3)腦電圖均有癇樣發作波;

(4)抗癲癇治療有效。

至於發笑性癲癇的定位, 目前尚未明確, 有人認為定位於橋腦上部, 也有人認為應定位於丘腦下部, 但多數人認為應定位于顳葉或額顳葉。

Yakovlev(1948年)提出顳葉具有內臟、表情和情感三種功能, 內部狀態的外部表情(如快樂時笑、痛苦時哭、恐慌時逃跑)與顳葉有關, 邊緣系統中有高級整合皮層, 通過此系統與下視丘、扣帶回和腦幹密切相聯繫, 此處任何一部位有病損均可致不切實際笑或哭, 另外額顳葉也有發笑、哭發作。 因此通過文獻和邊緣系統理論認為這類與情緒有關的發作, 其解剖生理基礎可能是邊緣系統為中心的額顳皮層—邊緣系統—丘腦下部聯繫。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