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治療癲癇的經驗與體會

癲癇是疑難雜症之一, 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變化多端, 其病程反復而纏綿, 要取得好的療效, 首先要正確診斷, 這是治療的前題否則差之毫釐, 謬之千里;其次要分期辨治, 抓住病機轉變的特點準確地辨證用藥, 再就是注重熄風止痙, 滌痰開竅, 養血活血。

1。 分期辨治, 標本兼顧

癲癇在發作期, 首先要急則治標, 控制其發作, 儘快解除病人昏厥和抽搐的危急狀態, 宜以豁痰開竅、熄風止痙為治法, 選用藥效快而作用強的藥物, 採用不同的給藥途徑。 在休止期或緩解期, 病情趨於緩和, 此時則以緩則治其本的原則,

認真細緻地辨證, 認清其病位、病性, 分別予以治之, 整體上以健脾化痰、補益肝腎、養心安神為治法, 除其痰、風之源, 以治其本, 防止本病的復發。 同時根據臨床綜合表現辨證論治, 邪實者, 以攻邪為主;有虛象者, 予以扶正。 攻邪常用熄風、瀉火、活血、滌痰等法, 扶正多用滋肝、健脾、養心、補益等法。 但有邪實而正虛, 在攻邪的同時, 要兼顧扶正, 在正虛的同時兼有外邪, 則以扶正為主, 兼以祛邪。

2.痰瘀並治, 貴在堅持

在導致癲癇發作的諸多因素中, 痰濁是中心環節, 因此有癇病在痰之說。 痰濁聚散無常, 以致癇發無定時, 故祛痰是治療癲癇始終一貫的原則。 痰邪常阻塞經絡, 使氣血運行不暢而生瘀血, 而瘀血又會使津液輸布受礙, 因此常常是痰瘀互結,

所以在治痰的同時, 要兼顧活血, 在治血的同時, 兼顧祛痰。

痰邪是癲癇發病之根源, 若痰濁阻於胸膈之間, 影響氣機, 滯阻脈絡, 痰與風、火、瘀等病理因素相互搏結, 蒙閉清竅, 沖擾神明而發癲癇。

癲癇之痰, 常是頑痰, 具有膠固難化, 裹結日深的特徵, 與一般痰邪不同。 癲癇病人久發難愈, 纏綿不愈正是此頑痰所致, 因此治癇必先治痰, 治療中除重用陳皮、茯苓、半夏、遠志、菖蒲一般的化痰藥之外, 還要加用開破散結之品, 如白芥子、白附子、白僵蠶、膽南星等。

癲癇之發, 與痰密切有關, 而痰之內生多責於脾腎, 脾主運化水穀精微, 脾虛則精微不布, 聚而為痰, 腎主水, 主泌清別濁, 若腎虛則水氾濫不止, 水聚而成飲成痰,

正如《景嶽全書》所說“五臟之病, 雖俱能生痰, 然無不由乎脾腎”。 故健脾益腎是治療痰邪的根本之法。 臨證時, 分清標本, 各有側重, 發作頻繁時, 以化痰開竅為主, 兼以健脾益腎, 病情緩和時, 則以健脾益腎為主兼以化痰。

風痰是癇病發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治痰的同時要加入全蟲、蜈蚣、天麻、地龍等熄風之藥, 以加強熄風止痙鎮痙的功效。

癲癇之證, 多反復發作經久不愈, 其發作日久必耗傷氣血, 氣虛無以推血運行, 則血行緩慢而瘀滯。 此外腦外傷、腦血管病、顱腦手術後而致癲癇發作, 中醫從症、舌、脈的表現判斷為瘀血所致, 因此治療癲癇, 要加入活血化瘀之品, 如桃仁、紅花、川芎等。 癲癇病 的治療目的主要是控制發作和預防再發作,

而大多是在發作後進行根本的治療, 當方藥取效後, 不要隨意改動或停止服藥。 否則往往引起大發作, 應堅持守法守方, 恒心服用, 方能避免或減少發作, 間歇較長者亦可用丸、散緩圖之, 以期根治, 防止復發。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