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熱水泡腳還有這樣的危害

寒冬將至, 睡覺前用熱水泡泡腳成了犒勞自己的“必修課”。 對很多人來說, 一盆熱水, 把腳放進去, 暖融融的感覺從雙腳傳向全身, 確實很舒服, 所以也有很多人說, 熱水泡腳能改善健康狀況, 尤其是當這種說法被一些商業產品利用的時候, 就會更加吹噓熱水泡腳的功效。 然而別說功效, 對於很多人來說, 熱水泡腳甚至是有一定健康風險的。

熱水泡腳, 沒有那麼神奇

熱水泡腳時, 由於環境溫度的升高, 腿部和腳部的末梢血管擴張, 足部的皮膚血流量就會增加。 不過短時間內這種局部迴圈的改變幾乎不會對體循環產生很大的影響,

甚至也不會像泡澡或淋浴那樣影響核心體溫, 因此對於健康人來說, 泡腳可能並不會造成太大的身體改變, 所以指望通過泡腳來治療各種疾病也就沒什麼效果。

搜索有關研究發現, 熱水泡腳的助眠作用應該是得到研究最多的了。 在本實驗的25例健康的中老年被試中, 熱水足浴有助眠作用。 這篇論文的主要結論是:對於健康人群, 較低溫度、短時間足浴可以輔助睡眠, 但對老年人和睡眠本身就差的人效果不大。

研究通過“遠近溫度梯度”, 也即DPG(distal-proximal skin temperature gradient)來解釋泡腳與助眠的關係:遠端溫度高、核心溫度低(簡單來說, 就是手腳暖和), 就是DPG大時, 睡眠品質就好。 這有可能是因為溫暖的皮溫可以刺激下丘腦前部,

而這一區域是睡眠調節區。 人體的核心溫度有節律性, 白天高, 晚上低, 所以晚上易於睡眠。 當人年老時, 夜晚的核心溫度會逐漸升高, 失去節律, 出現睡眠潛伏期延長、清醒提前等。 但是本研究也不提倡高溫長時間足浴, 因為這樣會同時提高遠端和核心體溫, 降低DPG, 反而不利於睡眠。 這篇文章推薦熱水溫度為40度, 泡腳時間20分鐘。 還有研究表明皮膚表面的溫度與睡眠潛伏期的關係與年齡、失眠病史有關。

把小腿和足部都浸泡在41-43度的熱水中30分鐘, 血管硬度下降10%, 在足浴結束20分鐘後仍有7%的下降度, 且年輕人好于老年人。 這表明究表明熱水泡腳對下肢缺血的病人有一定好處, 但也十分有限。 韓國某團隊的一項研究認為40度、30分鐘的足浴能在不加快心率、不降低血壓的情況下,

增加心臟冠狀動脈儲備, 增加對心肌的供血。 但是這個結論可信度較差, 更像是說明“足浴與冠脈儲備有相關性”的統計結果, 而非經證明的因果關係。

還有研究表明, 熱水泡腳可以作為不可治癒的住院癌症病人放鬆治療的輔助方法。 通過監測心率變化和神經免疫指標, 研究者發現足浴包裹式熱水(wrapped warm-footbath)能促進副交感神經活動、降低交感神經活動度。 從而幫助病人放鬆, 帶來舒緩疼痛、提高舒適度的效果。 且不討論這裡的WWF和我們平時的熱水泡腳有多大區別, 即使效果相同, 這種效果也僅僅限於增加舒適度。

熱水泡腳, 不是什麼人都適合

如果對於有基礎血管疾病的人來說,

泡腳時間較長、溫度過高, 會由於局部血管擴張, 造成全身有效迴圈血容量不足。 既然熱水泡腳對身體的影響不大, 那為什麼會導致那麼多人就醫甚至死亡呢?這是因為, 對於一些基礎疾病患者來說, 泡腳還是有一定健康風險的。 因此不是人人都適合泡腳。

1.糖尿病患者

一般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膚比較脆弱, 足部末梢神經因出現問題, 對溫度不敏感, 正常人感覺很燙的水溫, 他們卻感覺不出來, 因此熱水泡腳特別容易造成燙傷。 而且糖尿病足患者一旦被燙傷, 哪怕是一個很小的水泡, 若不及時就醫, 都可能導致足部感染、潰爛, 嚴重的可能會造成截肢。

2.靜脈曲張或血栓患者

靜脈曲張的主要病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

溫度的升高改善不了靜脈瓣膜的功能, 只會增加局部血流量, 而這種局部血流量的增加不但不會改變靜脈回流的速度, 反而會加重靜脈回流負擔。

3.足癬等皮膚病患者

很多人認為泡腳能減輕足癬的症狀, 其實是一個誤區。 足癬是一種真菌感染, 需要進行抗真菌治療的。 許多足癬患者因為癢, 覺得用熱水燙洗後就舒服多了, 可以起到殺菌作用。 其實這種以熱止癢的做法, 往往起不到效果, 泡過之後, 患處不僅更癢, 還可能出現水泡等。 熱水使足部毛細血管的擴張, 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

4.兒童

保障寶寶足弓的健康發育非常重要。 如果經常性用熱水給兒童泡腳, 會給足部的神經、血管的功能帶來一些影響, 尤其是頻繁的泡腳或燙腳更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尤其是頻繁的泡腳或燙腳更會導致孩子足底的韌帶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風險。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