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鼠婦的飼養

1、收集

鼠婦

在本實驗進行前一周左右, 首先教師自己要做好收集鼠婦的準備。 若室內、外溫度在25℃左右, 在房前屋後的石塊、瓦礫下面、花盆裡、花壇內均可以找到;若溫度低於25℃或在0℃以下, 選擇溫暖的花窖、家庭的下水道旁邊、居住在平房條件的廚房地磚下面或菜窖內進行收集。 同時教師適當指導學生或家長以及學生的親戚朋友幫助收集, 並提醒學生收集後, 要注意在容器內帶一些濕土和通風。

2、容器

在鼠婦收集過程中, 精心地保護、飼養, 是保證實驗順利進行的關鍵。 在實驗室使用的1000mL的塑膠燒杯內(用廢棄的罐頭瓶也可)鋪放一些經過篩選後的鬆軟的土壤,

適當噴灑或每天滴入1~2次清水(手摸土壤有濕潤感即可)。 若水滴入過多, 土壤形成泥塊、泥球或泥漿, 個別小鼠婦或活動慢的鼠婦易死亡。 每隔2~3天, 換一次土。

每個容器內(1000mL燒杯)放入25~30只左右的鼠婦, 若密度過大, 鼠婦容易死亡。 在燒杯口用紗布遮蓋, 保證充足的空氣, 同時用橡皮圈套住紗布, 防止鼠婦逃脫。

3、食物

因鼠婦口器是咀嚼式, 喜歡吃腐爛的植物等。 將白菜葉或其它青菜的葉片洗乾淨後, 整片稍對折放入容器內的土壤上。 由於鼠婦喜歡潮濕、黑暗的環境, 所以常見鼠婦鑽、伏在折疊的菜葉下面或中間取食。 1~2天后, 可見到菜葉上有取食後留下的若干小洞。 2~3天后, 換上新的菜葉。

4、溫度

鼠婦在20~25℃之間生活較正常。 若是在冬季或溫度低於20℃以下時, 要將盛有鼠婦的容器放在溫暖的地方如暖氣旁邊。 經常注意環境溫度和濕度的變化。

注意事項

潮蟲

1、每次學生實驗完畢, 要及時清點鼠婦數量, 以防個別鼠婦因“假死”或鑽在土壤中乾燥而死。

2、在實驗室或家庭中放置鼠婦時, 要留心容器周圍是否有其它動物(如老鼠、蟑螂等)或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的危害。

3、每次換土時, 最好保留一部分原來的土壤;對換出去的土壤要細心檢查, 以免因個別鼠婦“假死”或個體較小而丟掉。

4、土壤中水分不易過多, 保持濕潤即可。

5、若在比較冷的環境中準備實驗, 可在盛有鼠婦的容器旁邊或下面, 放置曖水袋或盛有60~70℃左右熱水的礦泉水瓶。

在實驗室飼養鼠潮蟲可用大的盆子如塑膠水槽、也可用月餅的盒子。 在盆子內放一些經過篩選後的鬆軟的土壤, 土壤以富含有機質為好, 特別是黑色的土壤則效果更佳, 同時可放一些爛樹葉。 土壤的含水量不宜太大, 每天可向土壤中噴灑少量的清水, 水滴入過多, 土壤容易形成泥塊或泥漿, 這樣會使潮蟲的活動減慢, 甚至造成死亡。 可以用手進行小測, 用手抓起一把泥土, 用力捏, 沒有水從指縫流出, 鬆開手, 輕輕一碰, 泥土疏鬆, 表明土壤的濕度適中。 同時每3天換一次土, 最長不要超過一周, 換土也不要全部換, 可放一半留一半。 鼠婦的密度不宜過大, 大概每1000毫升的容器內可飼養25---30只左右的鼠婦, 密度過大,

鼠婦容易死亡。 盆子上可用黑布遮蓋, 保證有充足的空氣, 同時用橡皮圈套住黑布, 防止鼠婦逃跑。 也可在晚上開燈, 也能起到防止潮蟲逃跑的效果。

潮蟲的培養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1、每次換土時, 最好保留一部分原來的土壤;對換出的土壤要細心檢查, 以免因個別潮蟲“假死”或鑽在土壤中而丟掉。

2、在實驗室放置潮蟲時, 要留心周圍是否有其它動物如老鼠、蟑螂等的危害。

3、土壤中水分不宜過多, 保持濕潤即可。 如果不小心加入的水太多, 可用細沙進行調節。

4、為了保證實驗的效果, 在飼養潮蟲時盡可能給它提供適宜的溫度。

5、不要將飼養的潮蟲放在太亮的地方, 盡可能給它提供較為黑暗的環境。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