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半夏生長中後期常見病害

塊莖腐爛病

一、病因症狀:高溫、雨季、土壤濕度長時間過大、塊莖和珠芽的膨大期發生。 病菌侵染半夏塊莖的初期, 塊莖的周邊出現不規則的黑色斑點, 此斑點向四周迅速擴展, 3~4天后, 眾多的病菌斑點聯在一起, 繼續向塊莖內部侵染, 此時, 半夏根系開始萎縮, 地上部的葉片逐漸由綠色變黃、枯萎。 1周後, 半夏塊莖呈圓水泡狀, 似熟透了的葡萄, 塊莖內全是黑水, 全株死亡, 最後只剩下薄薄的外皮。 蔓延的病菌會迅速侵染其他半夏塊莖, 短期內使整個半夏地塊全部感染而腐爛, 先爛大塊莖, 後向小塊莖蔓延,

最後只留下小於1cm的珠芽。 此病害也是目前人工栽培半夏最常見、難治療、危害大、範圍廣的病害。

二、防治方法:

1、注意選擇良種。 人工種植半夏, 要選擇抗病強、長勢旺盛的半夏品種, 如“狹三葉”、“柳葉形”等葉形的優良品種。

2、播種前種莖進行消毒處理。 用50%的多菌靈浸種12小時;5%的草木灰溶液浸種2小時;1份50%的多菌靈 1份40%的乙磷鋁300倍液浸種半小時;300倍食醋、50ml/升的高錳酸鉀分別浸種, 預防腐爛病並增產。

3、嚴格選擇土壤和地勢。 土壤必須是中壤土或壤土, 確保濾水性好並透氣;地勢最好有10~25度的坡度, 如地勢平坦, 須挖較深並密佈的滲水溝。

4、遇到連陰雨天氣和土壤較濕潤時, 只要能下田中耕, 要進行多種形式、多次的中耕鬆土, 以打破土壤的板結層,

使土壤中的有害氣體排除, 空氣中的新鮮氧氣進入, 增加土壤和空氣中的氣體交換, 這一措施, 可有效預防和減輕腐爛病的發生。 並及時噴施殺菌藥劑或撒施5kg/畝生石灰粉。

5、及時防治地下害蟲蠐螬和地老虎。 用新型菊酯農藥, 含50g/l氟氯氰菊酯EC, 具有啟動作用, 可驅使害蟲從洞穴中爬出, 與藥接觸, 並迅速作用與害蟲的神經系統, 使其中毒死亡, 最近2年經實地大面積使用, 防治效果100%。

6、爛莖搶收。 半夏生長的中後期, 如遇到連陰雨天氣和土壤濕度較大時, 要勤檢查半夏生長情況, 如發現有部分半夏植株發生腐爛病, 遇此情況, 不管是否到刨收季節, 均應及時果斷搶收, 不可拖延時日, 否則, 塊莖腐爛很快, 先爛大的, 後爛小的, 造成減產甚至絕產。

緊急搶收的同時, 把從濕泥中刨收的半夏塊莖, 應馬上脫皮加工, 因此時鮮塊莖內部仍在腐爛, 如不加工, 大部分塊莖會在1~2天后, 還要爛掉, 不可大意。

病毒病(縮葉病)

一、病因症狀:

此病為馬鈴薯Y病毒組的芋花葉病毒。

主要是由於半夏種莖帶病毒或蚜蟲等昆蟲傳播病毒。 多在初夏、高溫多雨、發生蚜蟲等情況下發生並蔓延。 半夏植株發病後, 正常生長的葉片上產生黃色不規則的斑, 使葉片變成花葉, 皺縮扭曲, 上卷, 植株矮化畸形, 生長不良。 此病也可使半夏在儲藏期間造成大量腐爛。

二、防治方法:

1、選擇無病的地塊和區域種植;嚴格篩選半夏良種。

2、施用經發酵並腐熟的有機肥, 適當追施磷鉀肥。

3、及時徹底消滅或預防蚜蟲等蟲害的發生和傳播。

4、半夏出苗後, 要連續噴灑40%的樂果或80%的敵敵畏1500倍, 7天1次, 連噴3次。

5、發病初期, 用病毒清、克毒威、毒霸等新型低毒、低殘的藥劑治療, 3天1次, 連治療3次。

猝倒病(燙葉病)

一、病因症狀:

此病在人工種植半夏中, 是最常見的主要病害之一, 其發病原因正在研究觀察中。 在高溫雨季、高濕的環境條件下, 最易發生, 特別是在通風透光較差時, 發病重。 發病初期葉和葉柄上出現綠色不規則病斑, 隨即病斑色澤加深, 患部變軟, 葉片似開水燙過一樣, 呈半透明狀下垂, 相互粘在一起。 此病發病急, 傳染快, 一經發現, 很快蔓延, 治療麻煩。 整個地塊的土壤和空氣中散發出很濃的腥臭氣味。

二、防治方法:

1、選擇地塊時, 應選擇前茬沒種過番茄、茄子、黃瓜、白菜的老菜地或此地塊上茬作物沒有發生過猝倒病的地塊種植半夏。

2、雨季和高溫季節, 應注意減少土壤的濕度。

3、土壤選好後, 要進行冬季的冬耕曬垡。 不施用未腐熟的肥料, 適當施用或不施用化學肥料中的氮肥。

4、預防為主。 發病前的高溫雨後, 用75%百菌清800倍液;50%的甲基托不津1000倍液;農用200ppm鏈黴素、新植黴素;300ppm的氯黴素; 7天1次, 交替噴施3次。 注意一定要噴藥均勻, 作到不重噴、不漏噴。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