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罌粟殼的炮製方法

罌粟殼又名禦米殼、粟殼、米殼。 載《寶慶本草折衷》。 系罌粟科植物罌粟Papaver somniferum L.的乾燥成熟果殼。 秋季將已割取漿汁後的成熟果實摘下, 破開, 除去種子及枝梗, 乾燥。

炮製方法】1.罌粟殼《普濟本事方》:“去頂蓋及蒂穰。 ”《醫宗粹言》:“用熱水泡軟, 擘去筋膜, 切成絲。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搗碎或洗淨, 潤透, 切絲或塊, 乾燥。

2.醋罌粟殼《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去核, 醋塗炙。 ”《普濟方》:“去穰, 米醋塗炙黃。 ”《本草綱目》:“凡用以水洗潤, 去蒂及筋膜, 取外薄皮, 陰乾細切, 以米醋拌炒入藥。 ”《醫學綱目》:“去頂穰蒂, 醋煮一宿。 ”現行, 取罌粟殼絲, 加入米醋拌勻,

待醋被吸盡後, 置鍋內, 用文火炒幹, 取出晾涼。 罌粟殼絲每100kg, 用米醋20kg。

3.蜜罌粟殼《局方》:“去蒂蓋, 蜜炒黃色。 ”《外科正宗》:“溫湯泡去內穰, 去蒂, 切絲, 蜜水拌炒。 ”現行, 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 加入淨罄粟殼絲或塊, 拌勻, 稍悶, 置鍋內, 用文火加熱, 炒至不粘手為度, 取出晾涼。 罌粟殼絲每100kg, 用煉蜜25kg。

【飲片性狀】罌粟殼為不規則絲條或塊狀。 表面黃白色或淡棕色, 平滑略有光澤;內面有粒狀突起小點或黃色隔膜。 質輕脆。 氣微清香, 味微苦。 蜜罌粟殼表面微黃色, 略有粘性, 味甜微苦。 醋罌粟殼表面顏色加深, 略有醋氣。

【炮製作用】罌粟殼性味酸、澀, 平;有毒。 歸肺、大腸、腎經。 具有澀腸止瀉, 斂肺止咳, 止痛的功能。 生品以止痛力勝, 收斂作用亦強。 多用於脘腹疼痛,

筋骨疼痛;亦可用於久咳少痰或久瀉久痢。 蜜制能增強其潤肺止咳作用, 常用於肺虛久咳。 《本經逢原》有“蜜炙止咳”的記載。 醋制能增強澀腸止瀉作用, 用於瀉瘌長久不愈。 如用於滑瀉久痢的龍骨散(《瘍醫大全》)。

【炮製研究】宋代《普濟本事方》記載:“去頂蓋及蒂穰;”“(罌粟殼)半兩, 生薑半兩, 碎, 同炒。 ”《太平聖惠方》有燒灰。 《和劑局方》去蒂蓋, 蜜炒黃色。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去核, 醋塗炙。 明代《普濟方》去頂穰, 用薑汁炒。 用鹽豉一兩, 沸湯浸一時許, 浸一宿, 再用蜜水拌炒勻。 在古方中尤以蜜製品較多用, 古人常用製品的原因是認為生用能令人嘔吐。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