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大棗的炮製方法

大棗又名紅棗。 載《神農本草經》。 系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的乾燥成熟果實。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 曬乾。

炮製方法】1.大棗《金匱玉函經》:“擘去核。 ”現行, 多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及黴爛果, 搶水冼淨, 曬乾。 用時破開或去核。

2.蒸大棗《千金翼方》:“去核蒸之, 去皮。 ”現行, 取淨大棗, 置蒸籠內, 蒸0.5h, 取出, 乾燥。

3.炒大棗《幼幼集成》:“炒研。 ”現行, 將淨大棗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 取出, 攤涼。

【飲片性狀】大棗略呈卵圓形或橢圓形。 表面暗紅色, 帶光澤, 有不規則皺紋, 果實一端有深凹窩, 中具一短而細的果柄, 另一端有一小突點。 外果皮薄, 中果皮肉質鬆軟,

如海綿狀, 黃棕色。 果核紡錘彤, 堅硬, 兩端尖銳, 表面暗紅色。 氣微弱, 味香甜。 蒸大棗表面棕黑色。 炒大棗表面焦黑色。

【品質要求】大棗總灰分不得過2.0%。

【炮製作用】大棗性味甘, 溫。 歸脾、胃經。 具有補中益氣, 養血安神之功。 多用於脾虛食少, 乏力便溏, 婦人髒躁。 如治療脾胃濕寒, 飲食減少, 長作泄瀉, 完穀不化的益脾餅(《醫學衷中參西錄》)。 蒸、炒增強其補益作用。 古代亦用炒炭、煆炭, 增強止血, 收斂作用, 如治肺癰吐血的二灰散(《三因方》)。 並治小兒口瘡, 走馬牙疳。

【炮製研究】漢代《金匱玉函經》掰去核。 唐代《備急千金要方》燒灰。 《千金翼方》去核蒸之去皮。 宋代《太平聖患方》搗為塊, 用紙緊裹, 火火燒令赤, 候冷取出。 明代《普濟方》煮熟, 去皮核, 研;去核, 溫水酒拌勻,

焙乾。 清代《幼幼集成》炒研。

對大棗是否去核及其水煎出物進行了考察, 認為大棗大小之間的重量差異很大, 因此, 入藥應以重量計為准。 大棗破開煎和原藥煎對成分的溶出速度和煎出率影響甚大, 同樣重量的大棗, 破開煎的總煎出率都大於原藥煎的2倍以上;成分煎出速度差更大, 破開煎的第一煎煎出物重量平均大於原藥煎的3倍以上;原藥第一煎煎出物只有破開煎總煎出物的10%左右。 對整棗及破開棗分別煎煮後測定其折光率及煎出物幹重, 結果差異明顯。 破開棗的總煎出物桕當於完整棗煎出物的7倍。 由於棗核的重量平均只占全棗的10%左右, 其煎出物只占全棗總煎出物的4%左右, 且無毒。 要是核與棗肉同煎, 核仁中的成分根本煎不出。

由此認為, 去核意義不大, 以剖開為宜。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