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慢性腎臟病 中醫治療有方法

慢性腎臟病 中醫治療有方法

慢性腎臟病需要長期治, 傳統中醫辨證治療慢性腎臟病, 主要是針對水濕、痰濕、濕濁、濕熱、濕毒, 同時著眼於疾病的不同時期、病邪的不同類型, 最後斟酌使用中藥方、依照病情變化加減使用中藥材。

水濕

就是水氣, 病因還有內濕、外濕之分, 前者多半由嗜酒成癖、過食生冷所造成, 以致脾陽失運、濕自內生;後者多因為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導致。

痰濕

是人體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病理產物, 不過, 這裡的痰跟民眾認知的痰有所差異, 而是指人體津液異常積留所致,

形成過程與脾腎功能失調有關聯性, 主要是因為脾主濕, 濕動則生痰;腎主水, 水泛則為痰。

濕熱

既可以外受也可以內生, 通常濕熱生成以水濕為基礎, 一旦人體不慎感受風邪熱毒, 進而壅阻於肺、下損及腎, 最後就可能形成濕熱;如果水濕內停於體內, 同時跟熱毒相合, 濕從熱化, 日久就形成濕熱;大量服用某些藥物造成藥源性損壞, 以致於人體水火失濟、陰虛陽亢、水濕熱化成濕熱。

濕毒

兩類, 一類是盛暴烈的濕氣, 濕氣鬱積日久而成濕毒;另一類是濕邪和毒邪的合病, 合病後就成濕毒。 在慢性腎臟病當中, 通常偏向於後者。 毒有內外之分, 外毒是指外感之毒, 包括疫毒、溫毒等皆是, 內毒是指臟腑功能紊亂、氣血陰陽失調,

進而產生內毒。

醫師指出, 水濕應以祛濕利水為主, 痰濕應以補脾益腎、燥濕化痰為主, 濕濁應以補脾益腎、化濕泄濁為主, 濕熱應以補脾益腎、清利濕熱為主, 濕毒應以補脾益腎、滲濕泄濁、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

三款中藥方治療慢性腎病

1、丹參治腎病綜合症

配方:丹參、黃芪、石葦、益母草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1日1劑。

功效:治腎病綜合症。

2、芡實治腎病綜合症

配方:芡實30克, 菟絲子、黃芪各20克, 白術、茯苓、山藥、金櫻子、黃精、百合各15克, 黨參、枇杷葉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1日1劑。

功效:治腎病綜合症。

3、熟附子治腎病綜合症

配方:熟附子、黃芪、茯苓、澤瀉、益母草各30克, 生薑大腹皮各20克, 白術、豬苓、白芍各15克, 肉桂3克。

制用法:水煎服, 1日1劑。

功效:治腎病綜合症。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