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中醫辨證分類施治肝硬化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 由一種或多種病因長期或反復作用形成的彌漫性肝損害。 肝硬化除了西醫治療外, 在中醫方向的治療也取的不錯的成效,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醫辨證治療肝硬化。

中醫辨證分類施治

1, 肝鬱脾虛型:胃納縮減 胸腹悶脹 兩脅發脹隱痛 噯氣不舒 四肢倦怠 乏力 便溏 臉色萎黃 舌暗紅或淡 舌體常胖或邊有齒印痕 脈虛弦 重按無力。 治法:疏肝健脾, 活血消積。 選方:柴胡疏肝飲合四君增減。

2, 氣滯血瘀型:胃納差 食入則脹 兩脅脹痛 肝脾腫大 壓痛明顯 質硬 臉色晦暗或紫黯 常有蜘蛛癡 或肝掌等。

治法:疏肝理氣, 活血消積。 選方:柴胡疏肝飲合桃紅四物增減。

3, 濕熱蘊結型:噁心或嘔吐 脘腹脹滿 面色黃垢 肌膚目睛黃染 煩熱不安 口苦口臭 小便赤澀 大便秘結或溏垢 舌尖邊紅 苔黃膩或兼灰黑 脈弦數。 治法:清肝利膽, 通腑泄濁。 選方:龍膽瀉肝湯合茵陳蒿湯增減。

4, 氣滯濕阻型:腹部脹滿, 按之空而不堅 食後脹甚 噯氣得減 脅下脹滿痛 小便少或見下肢微腫 舌苔薄白 脈細弦 。 治法:疏肝理氣, 運脾燥濕。 選方:柴胡疏肝飲合香砂平胃散增減。

5, 寒濕困脾型:腹大脹滿, 形如哇腹 按之如囊裹腹水 脘腹痞脹 得熱稍舒 面色萎黃或蒼白 顏面微浮, 下肢浮腫 怯寒 神疲 小便少 大便溏 苔白膩 脈細緩。 治法:溫運中陽,

化濕行水。 選方:實脾飲合香砂六君增減。

6, 肝脾血瘀型:腹大堅滿 按之不陷而硬 腹壁青筋顯露 脅下堅而痛 痛如針刺 顏面晦暗或黧黑 頭頸胸腹紅點赤絡 唇色紫褐 口幹不欲飲 大便色黑 尿短赤 舌紫暗 有瘀點 瘀斑 舌下靜脈曲張。 舌苔薄黃或薄白 脈細弦澀或弦細。

肝硬化患者除了接受相關的治療外, 日常生活的護理也不可少。

1、定期檢查, 瞭解病情發展:肝硬化患者應特別注意做好定期檢查工作, 時刻關注病情發展變化, 以防止病情惡化以及併發症的發生, 方便根據病情及時更改治療措施, 有利於病情的康復。

2、要重視患者心理護理, 注意休息:肝硬化患者要時刻忍受病痛的折磨, 而且治療過程也是很漫長的, 肝硬化患者很容易產生消極情緒。

因此, 一定要注意對患者心理的護理, 幫助患者時刻保持心情愉悅, 避免悲觀情緒, 加重肝臟損傷使病情加重。 而充足的休息, 有利於肝臟的修復, 對病情的緩解有很大的作用。

3、做好皮膚護理, 避免感染:肝硬化患者由於長期治療, 身體比較衰弱, 要更加注意皮膚清潔, 每天堅持刷牙漱口, 保持皮膚清潔, 避免皮膚破損, 預防感染。

4、飲食護理不可忽視:肝硬化患者的肝臟已經受到損傷, 因此飲食就一定要仔細, 最好進軟食, 細嚼慢嚥, 禁煙酒、辛辣、過硬的食物, 藥物也要謹慎, 不要胡亂用藥, 以免加重肝臟的負擔。 同時還要多補充些營養, 如維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質等, 對病情減緩有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