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侵入人體後, 不僅會在肝細胞內複製, 引起乙型肝炎, 它還會產生免疫複合物並沉積在腎組織內, 致使腎小球基底膜發生病變。 腎組織受到破壞, 自然會影響原尿的過濾和重吸收功能, 從而出現一系列腎炎症狀。 輕者可有眼瞼浮腫、腰酸痛、周身乏力、尿黃、尿少等;重者可出現高血壓、血尿、肢體水腫;腎功能嚴重受損者會出現少尿或無尿, 最後 常因尿毒癥而危及病人的生命。 ?
病因及發病機制
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攜帶者併發腎臟損害的原因,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經免疫病理證實系與乙肝病毒免疫複合物沉積於腎小球毛細血管襻所引起的免疫損傷有關。
病理類型
乙肝相關性腎炎的病理類型有多種, 最常見類型為膜性腎小球腎炎, 其他尚可見到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局灶節段性系膜增生或局灶節段性硬化腎小球腎炎以及IgA腎病。
怎樣知道是否患了乙肝病毒性相關性腎炎呢?
當發現自己患了腎炎時, 做以下檢查便可確診。 化驗尿發現有大量紅細胞、蛋白和管型;24小時尿液中蛋白達35克以上;空腹血化驗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抗體呈現陽性, 或用敏感的多聚酶鏈式反應檢查乙肝病毒感染為陽性反應;進行腎組織活檢, 發現為膜性或膜增殖性腎炎;或從中找到HBsAg、HBeAg、HBcAg以及其相對應的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