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辨治膜性腎病不離“扶正祛邪”

膜性腎病(MN)又稱膜性腎小球病或膜性腎小球腎炎, 目前MN分為特發性和繼發性兩種, 且以前者較常見, 其部分可自行緩解, 預後不良因素包括嚴重蛋白尿、高血壓、年齡、男性和腎功能損害;而繼發性MN預後不良因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等。 MN屬中醫學“水腫”“尿濁”“膏淋”等範疇, 其病機多責之於脾、腎、膀胱正氣不足, 兼有邪實內阻, 臨床多表現為水腫、尿少、乏力、噁心等。

MN病機複雜, 屬難治性腎小球腎炎, 若控制欠佳, 將發展為腎功能衰竭。 筆者認為, MN之所以纏綿難愈, 主要因患者正氣不足, 病邪深固,

病損較重, 邪正雙方相持, 治療難以取效。 所以, 為了取得滿意療效, 醫者須長期堅持扶正祛邪的治療理念。 今舉一例, 與諸位共同探討。

劉××, 女, 52歲, 於2008年9月18日入院。

主訴:“雙下肢輕度浮腫2月餘”。 患者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下肢及眼瞼浮腫, 皮膚瘙癢, 無惡寒發熱、多飲、多食、多尿、腰痛等。 舌質紅, 苔薄, 脈細。 外院腎穿提示:膜性腎病Ⅲ期。 經治療, 患者水腫症狀稍有減輕。 後為求中醫治療, 遂來我院就診。 查尿:鏡檢紅細胞6~8個/HP, 蛋白(++++), 紅細胞(++++), 24h尿蛋白定量3.948克。 中醫辨為:水腫(脾腎氣虛、水濕阻滯證)。 治以補腎健脾、利水消腫。 方藥:生地黃18克, 熟地黃18克, 丹皮9克, 澤瀉15克, 茯苓18克, 黃芪50克, 青風藤18克, 雞血藤15克, 金櫻子18克, 炒芡實15克, 槐米炭18克, 蒲黃炭20克, 三七(研粉, 沖服)3克,

蟬蛻15克, 半枝蓮15克, 白蒺藜12克。

守方加減治療2個月後複診, 患者近期逐漸減量糖皮質激素及細胞毒性藥物, 浮腫緩解, 但自覺腰酸, 偶有乏力、氣短, 食欲欠佳, 舌質紅, 苔薄黃, 脈滑、細。 複查:尿蛋白(++++), 紅細胞(++++)。 24h尿蛋白定量1.872克。 中醫辨為:水腫(氣陰兩虛, 脾腎虧虛, 兼濕熱內阻證)。 在原治法基礎上加清熱祛濕之品, 方藥:生地黃18克, 熟地黃18克, 丹皮9克, 澤瀉15克, 茯苓18克, 生黃芪80克, 青風藤24克, 雞血藤15克, 金櫻子18克, 炒芡實15克, 三七(研粉, 沖服)3克, 薏苡仁30克, 山楂40克, 黨參15克, 菟絲子12克, 血餘炭10克, 鹿銜草20克, 蒼術18克, 黃柏8克, 蟬蛻15克, 紫草12克。

服上方3個月後, 患者腰酸消失, 乏力感覺明顯好轉, 偶有雙下肢輕度浮腫, 舌黯紅, 苔薄白, 脈澀。 複查:24 h尿蛋白定量0.912 克。 患者出現瘀血證候,

故守方加活血通絡之品, 以改善腎臟微循環。 方藥:生地黃18克, 熟地黃18克, 丹皮9克, 澤瀉15克, 茯苓18克, 黃芪80克, 青風藤24克, 雞血藤15克, 金櫻子18克, 炒芡實15克, 三七(研粉, 沖服)3克, 薏苡仁30克, 續斷15克, 黨參15克, 半枝蓮15克, 血餘炭10克, 杜仲炭15克, 水蛭8克。 繼服2個月後, 患者無明顯不適, 複查24h尿蛋白定量0.726克。

按:本案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水腫, 尿檢異常, 且排除外感、糖尿病等繼發疾病, 腎穿結果診斷明確, 結合舌脈, 病機乃脾腎氣虛, 水液代謝紊亂, 停滯肌膚, 形成水腫;外感風邪, 加之正氣不足, 表虛不能抵禦外邪, 致皮膚瘙癢。 治療給予生地黃、熟地黃、茯苓、黃芪、金櫻子、炒芡實健脾益腎、利水消腫;槐米炭、蒲黃炭涼血止血;半枝蓮清熱解毒、涼血, 青風藤祛風濕、通經絡、利小便,

兩藥皆有抗炎作用, 可輔助降低蛋白尿;雞血藤活血化瘀, 可改善腎臟微循環;三七養血活血、止血, 提高機體免疫力, 預防外感。 首診治療2個月, 患者症狀緩解, 開始逐漸減少激素及細胞毒藥物用量, 糖皮質激素及細胞毒藥物屬中醫溫熱之品, 長期使用易陰虛內熱, 與體內濕邪結合, 濕熱蘊結, 阻于下焦, 故在原方基礎上, 加蒼術、黃柏、紫草、薏苡仁等清熱祛濕。 3個月後, 患者24h尿蛋白定量明顯減少, 症狀減輕, 舌暗紅, 脈澀, 乃久病及絡, 故在守方加活血通絡之品, 如水蛭、地龍、蜈蚣。 在整個治療中, 黃芪由50克增至80克, 並於2個月後的複診中加黨參15克, 且逐漸加入菟絲子、杜仲、續斷等補腎之品, 其扶正與祛邪並存的治療理念十分明顯。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