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醫辯證分類治療頭痛 症不同藥不同

頭痛怎麼辦?頭痛通常是指局限於頭顱上半部, 包括眉弓、耳輪上緣和枕外隆突連線以上部位的疼痛。 頭痛的原因繁多, 其中有些是嚴重的致命疾患, 但病因診斷常比較困難。

中醫認為頭痛一證, 有外傷、內傷之分, 而外感又有風寒、風熱、風濕之別, 內傷有肝陽、肝火、痰濁、血瘀、氣虛、血虛、陰虛、陽虛之異, 當辨證論治, 立方遣藥。

風寒頭痛:頭痛痛連項背, 常伴惡寒發熱, 身痛, 無汗、苔薄白, 脈浮緊等。 當用解表散寒之劑, 可用帶須蔥莖7根, 生薑9克, 水煎服, 被覆取汗, 汗出則愈。

風熱頭痛:頭痛頭昏, 發熱或惡風, 微汗, 心煩,

微渴, 或咳嗽, 苔薄黃, 舌尖紅, 脈浮數等。 當疏風清熱, 遣以菊花9克, 生石膏9克, 川芎9克, 制為散劑, 每服9克, 清茶調服下。

風濕頭痛:頭重痛, 肢體困重, 胸悶脘脹, 食少便塘, 苔白厚, 脈濡緩等。 治宜驅風勝濕, 可用白蔻仁4.5克, 羌活15克, 蘇葉12克, 生薑9克, 水煎分兩次溫服, 數日即效。

肝陽頭痛:頭漲痛, 眩暈耳鳴, 煩躁易怒, 失眠, 口乾麵紅, 苔薄黃, 脈弦或細數等。 當平肝潛陽, 可用天麻18克, 鉤藤15克, 白芍24克, 水煎服, 常服必效。

肝火頭痛:頭痛常伴目赤, 口幹口苦, 尿黃便秘, 苔黃、脈弦數等。 當清瀉肝火, 可用夏枯草30克, 梔子15克, 水煎分兩次服, 以愈為度。

痰濁頭痛:頭痛常伴頭昏眩暈, 胸脘腹悶, 噁心嘔吐, 苔白膩, 脈弦滑等。 當除痰濕, 取白術、澤瀉各15克, 水煎分兩次服。

瘀血頭痛:其特點是痛如針刺,

痛有定處, 舌有瘀點。 治宜活血化瘀, 遣以當歸尾15克, 川芎12克, 赤芍12克, 全蠍3克, 水煎分兩次服。

氣虛頭痛:頭腦空痛, 疲乏加劇, 身倦乏力, 食欲不振, 短氣不足以息, 脈虛無力等。 當補益中氣, 宜用黃芪30克, 升麻9克, 水煎分兩次服。

血虛頭痛:頭痛常伴面色黃白, 頭昏目花, 舌質淡, 脈細弱等。 當以養血為主, 可用當歸18克, 川芎9克, 細辛3克, 水煎服。

陰虛頭痛:頭痛常伴眩暈耳鳴, 腰膝酸軟, 五心煩熱, 遺精帶下, 舌質紅, 脈沉細無力等。 應滋補陰液, 可用六味地黃丸, 或黃精30克, 水煎服。

陽虛頭痛:頭痛綿綿, 遇暖痛減, 遇寒痛加;患者常感怕冷, 易於外感;苔白, 脈沉弱等。 當溫補陽氣, 平日可多吃牛肉、羊肉以及蔥薑蒜等食品。

治療頭痛除了上述的藥物外,

還可以服用相關的中成藥。 就如:

1、偏頭痛沖劑

為古代治療偏頭痛名方“散偏湯”製劑。 由川芎、柴胡、白芷、香附、白芍、郁李仁、白芥子、甘草組成。 功能活血行氣, 化痰導滯, 祛風止痛。 對於偏頭痛呈現瘀血挾痰濁阻滯經絡者, 如見偏頭漲痛, 痛處烘熱, 心煩不安, 夜夢較多, 大便不暢等有良效。 每袋20克, 每次一袋, 每日兩次, 溫開水沖服。 高血壓頭痛者慎用。

2、川芎茶調丸(袋泡劑)

由川芎、白芷、羌活、細辛、薄荷、防風、荊芥、甘草組成, 具有疏風散寒功能, 鎮靜鎮痛作用尤為顯著, 用於治療偏頭痛作用比較突出。 丸劑每次3~6克, 每日兩次, 飯後清茶送服。 袋泡劑每次1~2包, 每日2~3次, 開水沖泡15分鐘後, 飲服浸出液。 孕婦慎服, 虛證頭痛勿服。

3、頸複康沖劑

由黃芪、川芎、黨參、桃仁、紅花、地龍、穿山甲、王不留行、丹參等22味藥物組成, 具有益氣養血, 活血通絡, 散風止痛的作用。 部分藥物具有溫通督脈的功效。 主治頸椎病引起的頭痛、眩暈、頸部僵直等。 每袋10克, 一日兩次, 一次1~2袋。 飯後服用為宜, 少量黃酒為引。 15天為1療程, 總療程為45天。 孕婦忌用, 經期停用, 高血壓、外感發熱、潰瘍病者慎服。

4、清上蠲痛湯(明代《壽世保元》)

由當歸、川芎、白芷、細辛、羌活、防風、菊花、蔓荊子、蒼術、麥冬、獨活、黃芩、甘草組成。 具有活血祛風, 清熱燥濕, 通絡止痛的功效。 近年來用於治療頑固性頭痛, 三叉神經痛, 上齶膿腫疼痛等, 每有清除上部鬱熱, 很快除祛疼痛之效。 水煎服, 一日1劑。

5、羌活止痛湯(經驗方)

由羌活、葛根、龜板(先煎)、鹿角霜、川芎、天門冬六味藥物組成。

具有祛風通絡, 溫通督脈, 活血柔筋的作用。 一日1劑, 水煎分兩次分服, 10日為一療程, 可連服3個療程。 對頸源性頭痛伴見眩暈、頸項不舒療效較好。

6、愈風寧心片

為葛根提取的總黃酮製劑, 具有解痙止痛功能, 能增強腦動脈血流量。 對頭痛並見頸項拘緊者療效較佳。 常用量為一次5片, 一日3次。 注意過量服用, 會引起頭暈噁心。

固然治療頭痛除了服用相關的藥物外, 還可以通過自身日常生活調節輔助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