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麻痹性腸梗阻的中醫治療

腸管因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後而出現蠕動抑制, 致腸內容物不能有效的運行而形成的梗阻現象, 稱為麻痹性腸梗阻

症狀體征

麻痹性腸梗阻的突出表現是明顯的腹脹。 腹脹的範圍往往是全腹, 且常伴有嘔吐胃內容物, 嘔吐物中無糞味。 病人可出現腹部脹痛不適, 而無機械性腸梗阻的陣發性腹絞痛。 由於腹脹嚴重, 病人呼吸困難。 因體液大量丟失, 病人極度口渴, 尿量減少。 體檢:腹部膨隆, 腹式呼吸消失, 見不到腸型及腸蠕動波;腹部壓痛多不顯著;叩診呈均勻鼓音, 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聽診時腸鳴音明顯減弱或完全消失。

病人一般情況常較嚴重, 但無特殊的痛苦。

用藥治療

1.原發病因的處理 針對麻痹性腸梗阻的致病原因進行相應的處理。 如腹部手術後或腹膜炎等所致的腸麻痹給予胃腸減壓後, 可使病情大為好轉;腎絞痛者給予解痙和腎囊周圍封閉, 可使腸麻痹減輕;卵巢囊腫蒂扭轉等病因消除後, 腸麻痹都能自行痊癒等。

2.非手術療法 是麻痹性腸梗阻的主要治療手段。

(1)藥物治療:應用各種副交感神經興奮劑, 如毒扁豆堿、新斯的明、垂體素等, 對預防和治療麻痹性腸梗阻有一定療效。 乙醯膽鹼為副交感神經的遞質, 能有效地刺激蠕動。 有人應用交感神經抑制劑氯丙嗪等, 有效率達90%。 常用劑量氯丙嗪0.5mg/kg, 肌內注射。

一般用藥後20~30min即可聞及腸鳴音, 40~60min後即排氣。 如在用藥後30~60min再行灌腸, 可提高療效。 有人在手術後以0.2%普魯卡因溶液500ml/d靜滴, 滴速為50滴/min, 直至肛門排氣後停用, 其腸鳴音恢復平均時間為18.2h, 肛門排氣平均時間為34.8h。

此外, 可應用中藥以促進腸蠕動。 其作用機理不甚清楚, 只是在臨床上通過大量驗證後, 證明中草藥的確可以刺激腸道使其恢復蠕動。

(2)胃腸減壓:在使用中、西藥刺激腸蠕動療效不顯著, 或未能阻止腸麻痹的發生和發展, 如病人腹脹明顯, 影響到呼吸和迴圈, 則此時需行胃腸減壓, 即經鼻插入十二指腸管, 並給予連續抽吸減壓, 並維持到肛門能自動排氣, 腸蠕動音正常為止。 至腹脹消退時, 還可自導管注入30ml蓖麻油至腸腔中,

若能引起強烈的腸蠕動, 肛門有大便自動排氣, 則表示腸麻痹已經解除, 胃腸減壓導管即可拔除。

(3)脊髓麻醉或腰交感神經阻滯的應用:腸麻痹若經胃腸減壓和藥物治療無效時, 可試用腰椎麻醉阻滯法, 通過抑制內臟交感神經而治療麻痹性腸梗阻, 大多可取得一定療效, 但這種內臟神經的抑制是暫時性的, 無持久的療效。 還有人用兩側的腰部交感神經阻滯來處理非機械性腸梗阻的腸麻痹, 而且還可借此鑒別是機械性腸梗阻還是腸麻痹, 認為凡腰交感神經阻滯後梗阻現象仍然存在者, 則可能為機械性腸梗阻。 用法0.25%普魯止因60~100ml, 分別注射于兩側腎周圍脂肪囊內, 30~60min即可見效。

(4)其他可刺激腸蠕動的方法:10%高滲鹽水溶液75~100ml靜脈滴注,

或10%的高滲鹽水300ml保留灌腸, 均有刺激腸蠕動的作用。 口服熱水對刺激腸蠕動有一定的作用。 相反, 腹壁的冷敷也能引起較強烈的腸蠕動。

此外, 還應注意血漿離子的補充, 鉀離子缺乏可使腸壁肌肉鬆弛, 氯離子的缺乏可使腸壁對新斯的明一類刺激腸平滑肌的藥物反應低下, 因此應注意糾正腸麻痹病人的電解質和酸堿失衡。

3.手術療法 麻痹性腸梗阻病人一般進行非手術治療大多都可獲得痊癒。 但在經胃腸減壓等非手術療法失敗, 或不能排除機械性或絞窄性腸梗阻的情況下, 偶爾可以考慮行腸減壓造瘺術。

預防護理

本病暫無有效預防措施, 注意生活細節, 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病理病因

麻痹性腸梗阻的發生常與下情況有關。

1.腹部手術中的機械性刺激 病人在手術時, 因腸管及其系膜受牽拉刺激後, 蠕動功能暫時喪失, 或腸壁有不協調的蠕動存在, 但未形成將腸內容物推送的節律時, 病人往往在術後出現腹部脹氣, 有時還會出現腹痛。 一般待術後2~3天腸蠕動恢復正常的節律, 腸道氣液能順利排出體外, 則腹脹、腹痛亦隨消失。

2.腹腔內的炎症刺激 各種原因所致的腹膜炎, 尤其是彌漫性腹膜炎, 常發生腸麻痹乃至腹膨脹。

3.神經反射性刺激 各種絞窄痛, 如腎絞痛、膽絞痛、網膜扭轉發生的絞痛、卵巢囊腫蒂扭轉及精索絞窄後, 均可發生反射性腸麻痹。

4.胸腹部或脊柱、中樞神經的損傷 均可導致腸腔積氣、積液和腹膨脹。

5.腹膜後的病變 如感染、出血、腫瘤等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腸麻痹。

6.腸系膜病變 如腸系膜血管阻塞、腫瘤、扭轉等,均可因神經衝動傳導到腸壁受阻而出現腸麻痹。

7.其他 如長期的乙醚麻醉、過度伸展的石膏背心固定,以及腹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肺炎、腦膜炎或各種敗血症等,偶爾也可引起反射性腸麻痹。

疾病診斷

本病宜與機械性腸梗阻相鑒別。後者常與腸腔堵塞、小腸先天性畸形和腸外壓迫等疾病有關,臨床表現以陣發性腹絞痛為主要表現,聽診腸鳴音亢進;而麻痹性腸梗阻多為持續性脹痛,無絞痛發作,腸鳴音減弱或消失。X線檢查,機械性腸梗阻時充氣與脹大的腸管僅限於梗阻以上的站腸,充氣腸襯大小不一;麻痹性腸梗阻則可見胃腸道普通脹氣,小腸充氣腸襻大小較為一致。

檢查方法

其他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1)腹部平片:腹平片表現為:①胃、小腸和結腸有充氣呈輕度至重度擴張。小腸充氣可輕可重,結腸充氣多數較顯著,常表現為腹周全結腸框充氣。立位見肝、脾曲結腸處最明顯;臥位氣體多見於橫結腸及乙狀結腸。小腸充氣分佈多在結腸框以內的中腹部,鑒別困難時側位透視見其位於前腹部,擴張重時,腸襻呈連續的管狀;擴張輕時,表現為分隔狀充氣腸管。②腹部立位平片中,擴張的胃和小腸、結腸內出現寬窄不一的液平面,這些液平面可高低不等,液平面靜止不動。一般液平面數量少於機械性腸梗阻。③結腸糞便不論是顆粒糊狀或是糞便塊狀糞團,是確認結腸的可靠徵象。④急性腹膜炎者常于腹平片中出現腹腔積液征,嚴重者還可出現腹脂線模糊。⑤腸壁因水腫、充血而增厚,甚至出現橫膈動作受限,胸腔積液徵象。

(2)胃腸造影:多用60%胃影葡胺60ml口服或經胃管注入。由於這種高滲性碘液對腸道的刺激作用,能使腸內液量增多,並促進胃腸蠕動。當麻痹性腸梗阻較輕時,在服藥3~6h後複查,碘劑多可進入結腸,而排除小腸機械性腸梗阻。麻痹性腸梗阻較嚴重時,造影劑也可下行極為緩慢,在服藥3~6h後仍停留胃和十二指腸、上段空腸內。

2.CT掃描 影像可見胃、小腸、結腸均有充氣擴張,以結腸改變較為明顯,可見液平面,與機械性腸梗阻比較,動力性腸梗阻腸腔擴張廣泛,但程度較輕。動力性腸梗阻病因複雜,除腹內病變外,腹壁病變也可致反射性腸淤脹。經治療好轉者,腸管充氣擴張均逐漸減輕。如同時合併腸壁水腫、腹水、氣腹等多示併發於腹膜炎,需繼續觀察原發病因,以提供臨床治療依據。

3.MRI MRI應用報導較少。表現有胃、十二指腸、小腸及結腸普遍性擴張、積氣、積液及氣—液平面。

中醫辨證施治

1.痞結型

證候:腹疼呈陣發性,腹脹不著,腹疼時腹部有條索狀物聚起,按之脹痛更甚,伴有噁心嘔吐,大便秘結,或間有矢氣,小便少或黃,舌質紅,苔薄白,脈沉弦。

辨析:由於腸胃濕熱鬱結,或金刃所致血瘀,或先天異常複感飲食不節,勞累過度致氣機痞塞,升降失常而出現氣滯腑實證,故可見腹痛且脹,便秘、胃腸之氣不降而反上逆則噁心嘔吐,舌脈均為氣機瘀阻之象。

治法:通裡攻下,行氣止痛。

方藥:通結湯:枳實15克,芒硝(沖服)12克,大黃10克,厚樸12克,青皮12克,檳榔12克,杏仁10克,柏子仁15克,郁李仁20克,火麻仁15克,瓜蔞仁15克,萊菔子2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水煎服。

用法:水煎200ml,抽空胃液後經胃管注入,夾管2~3小時,密切觀察,給藥4小時未緩解,可再給藥。一般控制在一日之內,如梗阻未見好轉,即改手術治療。

2.瘀結型

證候:腹部劇烈痛疼,痛有定處而拒按,按之痛甚,腹脹較重,常可捫及包塊,伴有胸悶氣促,噁心嘔吐,便秘,無矢氣、發熱、小便黃赤,舌質紅甚或絳紫,苔黃膩,脈弦數或洪數。

辨析:氣滯血瘀,腸道脈絡不通故出現腹痛劇烈、腹脹;血瘀日甚,固定不移,故痛有定處而拒按;氣機逆亂,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故可見噁心嘔吐,無矢氣。病情繼續發展,瘀而化熱,熱絡腸間,濕熱蘊結可出現脘腹劇痛、發熱、小便黃赤,舌質紅或絛紫,苔黃膩,脈弦或洪數。甚者可出現陰寒內盛、中陽虛弱之證,屬正邪相持階段。

治法:實熱者通裡攻下,行氣活血;虛寒者溫中補氣。

方藥:活血通下湯:桃仁12克,紅花12克,三棱12克,莪術12克,大黃10克,郁李仁12克,火麻仁12克,泄葉10克,當歸12克,丹參30克,蜀椒10克,半夏12克,代赭石20克,木香12克,香附12克,水煎服。用法同痞結型。

3.疽結型(血瘀壞死、休克型)

證候:腹痛劇烈難忍,痛疼拒按,肌緊,院腹痞滿,腹脹如鼓,甚者高熱神昏譫語,循衣摸床,舌質紅赤降紫,苔黃膩、黃糙或灰黑少津,脈沉細數。

辨析:氣血瘀滯,瘀血停著日久可出現腹部拒烈痛疼而拒按;氣血鬱滯,升降失常故可見脘腹痞滿,腹脹如鼓;血瘀日久而化熱,耗氣傷津,津傷則熱更甚,故可導致高熱神昏譫語,甚或循衣摸床,舌質紅赤紫絳,苔黃膩、黃糙或灰黑少津,脈沉細數等"正虛邪陷"之證。

本型應以手術治療為主。(曹元成)

5.腹膜後的病變 如感染、出血、腫瘤等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腸麻痹。

6.腸系膜病變 如腸系膜血管阻塞、腫瘤、扭轉等,均可因神經衝動傳導到腸壁受阻而出現腸麻痹。

7.其他 如長期的乙醚麻醉、過度伸展的石膏背心固定,以及腹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肺炎、腦膜炎或各種敗血症等,偶爾也可引起反射性腸麻痹。

疾病診斷

本病宜與機械性腸梗阻相鑒別。後者常與腸腔堵塞、小腸先天性畸形和腸外壓迫等疾病有關,臨床表現以陣發性腹絞痛為主要表現,聽診腸鳴音亢進;而麻痹性腸梗阻多為持續性脹痛,無絞痛發作,腸鳴音減弱或消失。X線檢查,機械性腸梗阻時充氣與脹大的腸管僅限於梗阻以上的站腸,充氣腸襯大小不一;麻痹性腸梗阻則可見胃腸道普通脹氣,小腸充氣腸襻大小較為一致。

檢查方法

其他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1)腹部平片:腹平片表現為:①胃、小腸和結腸有充氣呈輕度至重度擴張。小腸充氣可輕可重,結腸充氣多數較顯著,常表現為腹周全結腸框充氣。立位見肝、脾曲結腸處最明顯;臥位氣體多見於橫結腸及乙狀結腸。小腸充氣分佈多在結腸框以內的中腹部,鑒別困難時側位透視見其位於前腹部,擴張重時,腸襻呈連續的管狀;擴張輕時,表現為分隔狀充氣腸管。②腹部立位平片中,擴張的胃和小腸、結腸內出現寬窄不一的液平面,這些液平面可高低不等,液平面靜止不動。一般液平面數量少於機械性腸梗阻。③結腸糞便不論是顆粒糊狀或是糞便塊狀糞團,是確認結腸的可靠徵象。④急性腹膜炎者常于腹平片中出現腹腔積液征,嚴重者還可出現腹脂線模糊。⑤腸壁因水腫、充血而增厚,甚至出現橫膈動作受限,胸腔積液徵象。

(2)胃腸造影:多用60%胃影葡胺60ml口服或經胃管注入。由於這種高滲性碘液對腸道的刺激作用,能使腸內液量增多,並促進胃腸蠕動。當麻痹性腸梗阻較輕時,在服藥3~6h後複查,碘劑多可進入結腸,而排除小腸機械性腸梗阻。麻痹性腸梗阻較嚴重時,造影劑也可下行極為緩慢,在服藥3~6h後仍停留胃和十二指腸、上段空腸內。

2.CT掃描 影像可見胃、小腸、結腸均有充氣擴張,以結腸改變較為明顯,可見液平面,與機械性腸梗阻比較,動力性腸梗阻腸腔擴張廣泛,但程度較輕。動力性腸梗阻病因複雜,除腹內病變外,腹壁病變也可致反射性腸淤脹。經治療好轉者,腸管充氣擴張均逐漸減輕。如同時合併腸壁水腫、腹水、氣腹等多示併發於腹膜炎,需繼續觀察原發病因,以提供臨床治療依據。

3.MRI MRI應用報導較少。表現有胃、十二指腸、小腸及結腸普遍性擴張、積氣、積液及氣—液平面。

中醫辨證施治

1.痞結型

證候:腹疼呈陣發性,腹脹不著,腹疼時腹部有條索狀物聚起,按之脹痛更甚,伴有噁心嘔吐,大便秘結,或間有矢氣,小便少或黃,舌質紅,苔薄白,脈沉弦。

辨析:由於腸胃濕熱鬱結,或金刃所致血瘀,或先天異常複感飲食不節,勞累過度致氣機痞塞,升降失常而出現氣滯腑實證,故可見腹痛且脹,便秘、胃腸之氣不降而反上逆則噁心嘔吐,舌脈均為氣機瘀阻之象。

治法:通裡攻下,行氣止痛。

方藥:通結湯:枳實15克,芒硝(沖服)12克,大黃10克,厚樸12克,青皮12克,檳榔12克,杏仁10克,柏子仁15克,郁李仁20克,火麻仁15克,瓜蔞仁15克,萊菔子20克,郁金12克,川楝子12克,水煎服。

用法:水煎200ml,抽空胃液後經胃管注入,夾管2~3小時,密切觀察,給藥4小時未緩解,可再給藥。一般控制在一日之內,如梗阻未見好轉,即改手術治療。

2.瘀結型

證候:腹部劇烈痛疼,痛有定處而拒按,按之痛甚,腹脹較重,常可捫及包塊,伴有胸悶氣促,噁心嘔吐,便秘,無矢氣、發熱、小便黃赤,舌質紅甚或絳紫,苔黃膩,脈弦數或洪數。

辨析:氣滯血瘀,腸道脈絡不通故出現腹痛劇烈、腹脹;血瘀日甚,固定不移,故痛有定處而拒按;氣機逆亂,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故可見噁心嘔吐,無矢氣。病情繼續發展,瘀而化熱,熱絡腸間,濕熱蘊結可出現脘腹劇痛、發熱、小便黃赤,舌質紅或絛紫,苔黃膩,脈弦或洪數。甚者可出現陰寒內盛、中陽虛弱之證,屬正邪相持階段。

治法:實熱者通裡攻下,行氣活血;虛寒者溫中補氣。

方藥:活血通下湯:桃仁12克,紅花12克,三棱12克,莪術12克,大黃10克,郁李仁12克,火麻仁12克,泄葉10克,當歸12克,丹參30克,蜀椒10克,半夏12克,代赭石20克,木香12克,香附12克,水煎服。用法同痞結型。

3.疽結型(血瘀壞死、休克型)

證候:腹痛劇烈難忍,痛疼拒按,肌緊,院腹痞滿,腹脹如鼓,甚者高熱神昏譫語,循衣摸床,舌質紅赤降紫,苔黃膩、黃糙或灰黑少津,脈沉細數。

辨析:氣血瘀滯,瘀血停著日久可出現腹部拒烈痛疼而拒按;氣血鬱滯,升降失常故可見脘腹痞滿,腹脹如鼓;血瘀日久而化熱,耗氣傷津,津傷則熱更甚,故可導致高熱神昏譫語,甚或循衣摸床,舌質紅赤紫絳,苔黃膩、黃糙或灰黑少津,脈沉細數等"正虛邪陷"之證。

本型應以手術治療為主。(曹元成)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