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喝中藥是為了健康, 但是喝到嘔吐反胃, 這是怎麼回事?又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 好好喝下中藥讓它發揮療效呢?
中藥方劑是由多種中藥配伍組成的, 每種中藥都具有苦、辛、酸、麻、鹹、澀等不同的味道, 所煎出來的煎劑將這些味道彙集到一起就會形成難以下嚥的氣味。 特別是一些味覺神經敏感的病人, 很容易出現噁心、嘔吐等現象。
一是採用小量頻服法。 即先讓病人服一小口試探, 若吐就讓其吐出, 如此兩三次後, 一般就可適應, 然後再一次服下, 一般就不會再吐了。
二是採用大量快服法。
三是採用藥物干預法。 甘草20克, 水煎服, 不吐時再服湯藥(中藥中有大戟、芫花、海藻、甘遂等反甘草藥物則不用此法, 以免出現相反作用);白芷末6克放於舌上, 再以舌舐咽;服藥後嘔吐不止時:可在湯藥中加1~2湯匙薑汁, 或服藥後再服一些姜湯。
喝中藥推薦方法:
研究表明, 人的苦味感受器主要集中在舌頭的前半部, 以舌尖最為突出。 藥液入口後, 最好迅速含貯於舌根部, 自然咽下, 也可用湯匙直接將藥液送至舌根順勢咽下。 先預備一杯溫開水,
喝中藥不要吃糖
即便喝中藥因為味道複雜會發生嘔吐現象, 但不要選擇用糖來進行中和。
糖一般情況下不會影響藥效。 但吃糖能減慢胃裡內容物的排出速度, 抑制藥物的吸收, 使糖皮質激素、磺胺類抗生素等藥的效果發揮延遲。 中藥的苦味成分一般有清熱解毒、健胃、助消化、抗菌等作用。 健胃散、龍膽大黃合劑等健胃中藥的苦味能刺激消化腺分泌, 從而起到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的作用, 吃藥後再吃甜食可能影響此效果。 服用治療濕熱疾病的苦味藥(如治療大便不通的大黃清胃丸)時, 吃甜食容易留住病邪。
良藥苦口利於病, 喝中藥雖然過程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