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中醫辨證治療噫氣 症不同方藥治則各異

噫氣又名噯氣, 為胃中之濁氣上逆, 經食道而由口排出之氣體。 是脾胃疾病之一。 《靈樞。 口問篇》曰;“寒氣客於胃, 逆從下上散, 複出於胃, 故謂噫”。 噫氣乃口反食氣之病。 那麼如何治療呢?

中醫治療噫氣, 採取辨證治療, 針對不同症狀的噫氣, 其方藥治則各不相同。

1、由於飲食不節, 過食生冷而致使的寒性噫氣

其主要病症是嘔吐泄瀉, 脘腹疼痛, 畏寒不渴, 宿食不化, 噯氣頻頻, 喜唾涎沫, 舌淡苔白, 脈象沉遲;

病機是脾胃屬土, 位居中州, 主受納水穀並運化精微。 若脾胃陽虛, 寒氣客於胃, 則納化失職, 其氣厥逆從下而上,

出於口而為噯氣。

治療時採用溫胃散寒的原則, 方藥是理中湯。

2、由於飲食不節, 過食辛熱引起的熱性噫氣

其主要病症是面赤而熱, 胸隔膨悶, 口幹唇燥, 渴不欲飲, 咳吐熱痰, 時噯熱臭, 舌苔黃膩, 脈象滑數;

病機是過飲則脾濕, 過食辛熱油膩之物則生痰, 痰火客於胃府, 痰隨火而升降, 火引痰而橫行, 致使脾胃之陰陽升降失調, 而為噯氣;

治療時採用清氣化痰原則, 方藥是清氣化痰丸。

3、由於飲食不節導致的虛性噫氣,

其主要病症是面黃肌瘦, 心下痞硬, 飲食不化, 時時噯氣, 大便秘結。 舌苔濁膩, 脈象弦虛;

病機是脾胃虛弱, 運化失司, 因致痰濁內阻, 胃氣上逆, 所以噯氣不除;

治療時採用補中降逆原則, 方藥是旋覆代赭湯。

4、同樣由於飲食不節導致的實性噫氣

其主要病症是胸脘痞滿, 腹脹而痛, 宿食不下, 噯氣吞酸, 嘔吐泄瀉, 不欲飲食, 舌苔黃膩, 脈象弦滑;

病機是傷於飲食, 損及脾胃, 宿食不化, 食積壅滯, 阻塞氣機, 胃氣上逆, 逐為噯氣;

治療時採用和胃消食原則, 方藥是保和丸。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