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由於對疾病不瞭解所以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自己得病, 但是對於這麼樣才能讓自己不得不又不是特別的瞭解, 所以我們要先瞭解疾病本身以後才能更好的做好預防工作, 因為慢阻肺是不能治癒的, 而中醫在慢阻肺治療過程中, 對於緩解症狀、提高患者生活品質有突出效果, 因此很多人都關注中醫治療慢阻肺。 下面我們瞭解一下中藥治療慢阻肺。
扶正固表防外感
久咳喘哮, 遷延失治, 痰濁瀦留, 肺失宣肅, 日久導致肺虛, 成為慢阻肺 的發病基礎。 肺虛衛外不固, 易感外邪, 誘使咳喘反復發作,
肺脾氣虛:主症為咳嗽、或微喘, 倦怠、乏力, 食少納呆, 大便不實, 或食油膩易於腹瀉等, 自汗惡風、易發感冒。 舌質淡或胖大, 舌苔薄白或薄膩, 脈細弱。 治宜健脾益肺法, 寓培土生金之意, 方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東加減。 臨床常用中成藥有玉屏風顆粒、二陳丸、參苓白術丸等, 可辨證用藥。
肺腎兩虛:主症為咳嗽、短氣息促, 動則為甚, 腰酸腿軟, 夜尿頻數, 自汗惡風、易發感冒。 舌質淡, 舌苔薄白, 脈沉細。 治宜補肺益腎法。 若腎氣虧乏, 而無明顯寒熱所偏者, 宜平補肺腎,
理脾和胃祛痰濁
慢阻肺緩解期患者多伴有晨起痰多, 納差, 腹脹, 或大便不爽、溏薄, 舌苔膩, 脈滑等證候, 病機主岡肺病及脾, 脾失健運, 胃納失司。 《醫宗必讀?痰飲》:“脾土虛濕, 清者難升, 濁者難降, 流中滯膈, 郁而成痰”, 後期為肺脾腎俱虛, 津液不歸正化所致。 痰濁既是病理產物, 又是致病因素。 痰濁日盛, 肺氣塑阻, 不得宣降, 更傷肺氣,
益氣活血通肺絡
慢阻肺患者隨著病程延長及病情進展, 咳喘反復, 肺氣久滯, 肺氣虛損。 氣滯或氣虛, 均可導斂血行不暢, 肺絡瘀阻。 慢阻肺緩解期多以氣虛血瘀常見, 而氣滯、氣逆尚不明顯, 氣虛血瘀與痰阻並見.形成慢阻肺緩解期的主要病機特點。 常表現有間斷咳喘, 胸悶氣短, 舌暗、或有瘀點、瘀斑, 甚者可見唇面指甲青紫, 脈細澀或結代。 益氣活血化痰是慢阻肺緩解期治療的重要方法, 體現中醫“整體觀念”“扶正祛邪”“標本同治”等優勢。 此類成藥為數尚少,
急性期清熱化痰
由於慢阻肺有事可能急性發作, 因此在治療的時候常常以清熱化痰為主。 在急性發作期, 主要以清熱化痰的中藥為主, 比較成熟的經典方劑有很多, 如桑白皮湯、定喘湯、麻杏石甘湯、二陳湯、三子養親湯等, 再根據患者的辯證進行加、減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