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常見疾病>正文

哪些指標判斷是否患上甲肝

甲型肝炎(簡稱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引起的一種病毒性肝炎, 主要是經糞口傳播途徑感染, 即由病人的潛伏期或急性期糞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觸經口進入胃腸道而傳播。 臨床上表現為急性起病, 有畏寒、發熱、食欲減退、噁心、疲乏、肝腫大及肝功能異常。

患上甲肝通常有哪些指標

1、抗-HAVIGM:發病後1周左右即可在血清中測出。 其出現與臨床症狀及生化指標異常的時間一致, 第2周達高峰。 一般持續8周, 少數患者可達6個月以上。 但個別病人病初陰性, 2-3周後方檢出陽性。 所以臨床疑診甲型肝炎,

而抗-HAVIGM陰性, 應重複1-2次, 以免漏診。

當前, 抗-HAVIGM是早期診斷甲型肝炎的特異性較高的指標, 且有簡便, 快速的優點。 抗-IAVIGG是既往感染的指標, 因其是保護性抗體, 可保護人體再次感染故可作為流行病學調查, 瞭解易感人群。

2、抗HAV-IgA的檢測:IgA型抗體又稱分泌型抗體, 主要存在於淚眼, 唾液, 尿液, 胃液, 乳汁, 鼻腔分泌物中, 胃液中的IgA可排入糞便中, 在甲型肝炎患者糞便提取液中可測得抗HAV-IgA。

可作為甲型肝炎的輔助診斷。 此外, 糞便中HAV的檢測和血清甲肝核糖核酸HAVRNA亦有診斷價值, 但需要一定的設備和技術, 不作為常規檢查項目。 總之, 對有典型症狀的可疑甲型肝炎患者, 伴轉氨酶明顯增高, 可進一步查抗HAVIGM即可明確診斷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各個時期的表現

1、黃疸時期起病急, 有畏寒、發熱、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厭油、噁心、嘔吐、腹痛、肝區痛、腹瀉、鳥色逐漸加深, 至本期末程濃茶狀。 少數甲肝患者以發熱、頭痛、上呼吸道症狀等為主要表現。 本期持續1-21日, 平均5-7日。

2、黃疸期自覺症狀可有所好轉, 發熱減退, 但尿色繼續加深, 鞏膜、皮膚出現黃染, 約于2周內達高峰。 可有大便顏色變淺、皮膚騷癢、心動過緩等梗阻性黃疸表現。 肝腫大至肋下1-3cm, 有充實感, 有壓痛及叩擊痛。 部分甲肝患者有輕度脾腫大。 本期持續2-6周。

3、恢復期黃疸逐漸退, 症狀減輕以至消失, 肝、脾回縮, 肝功能逐漸恢復正常。 本期持續2周至4個月, 平均1個月。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