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帶異常怎麼辦?長長來說, 女性白帶應該是乳白色或近透明, 但如果女性白帶出現量、氣味、色等幾方面異常時, 應該及時進行治療。
白帶過多是體內濕多造成的, 清代著名婦科專家傅青主對此就有著名的論斷:“帶下俱是濕”。 中醫認為, 濕的特點是重、濁、粘、膩, 所引起的疾病往往牽延難移。 而且, 濕性趨下, 最容易侵襲人體的陰位。
濕邪, 有內濕和外濕之分。 外濕, 多與所處的氣候環境有關, 陰雨連綿, 空氣潮濕的時候, 白帶病的發病率就很高。 而經期或者產後不注意保養, 過早粘冷水、淋雨受涼等情況也會導致濕邪滲入身體。
辨證進行白帶治療
對於白帶病中醫根據其病因、病性等, 確定治療方法, 對病情多作整體考慮, 治療用藥上有其獨到之處, 原則上是分型加辨證施治。
1、腎虛型
帶下白帶稀薄色淡, 腰酸肢軟, 畏寒便溏, 舌質淡白。 可選用中藥生地、山萸肉、丹皮、山藥、茯苓、牡蠣等組方, 遵照醫囑劑量加水煎服, 每日1劑。 對於經久不愈的腎虛型帶下者, 也可以長期服用六味地黃丸, 每日劑量15克, 分2次服用, 具有補虛健體的輔助治療功效。
2、脾虛型
帶下色白、無臭味, 患者少氣乏力, 食欲減退, 大便溏薄, 下肢輕度浮腫, 舌苔白。 宜採用健脾化濕的中藥治療, 常給予含有黨參、山藥、茯苓、蒼術、車前子等藥材組方的中成藥愈帶丸, 每日服2次, 每次服用15克。
3、濕熱型
帶下色黃, 黏稠有臭味, 小便黃赤, 舌苔黃。 宜採用清熱化濕的中藥治療, 可給予含有黃芩、黃柏、豬苓等組方的中成藥治帶片, 每日服3次, 每次服5片。
4、肝火型
帶下症狀為陰部瘙癢, 灼熱刺痛, 局部紅腫, 帶下色黃、量多, 伴口乾舌燥, 舌苔黃舌紅。 宜採用清熱瀉肝之法治療, 可選用由龍膽草、柴胡、車前子、山梔等藥材組方的中成藥苦膽草片內服, 每日3次, 每次5片。
白帶患者日常調理注意事項
1、起居儘量正常, 睡眠在晚上十一點之前睡,
2、不可輕易吃補品, 例如四物湯、十全大補湯、薑母鴨、羊肉爐等。
3、不可吃冰冷易留濕的食物, 例如冷飲、冰品、白蘿蔔、大白菜。
4、洗澡時儘量使用淋浴, 避免盆浴。
5、白帶異樣的預防, 起步應節制房事, 關心月經期、妊娠期和產褥期的衛生。 一般應保持陰部的乾淨, 不洗公共盆浴, 患有足癬的婦女, 洗腳與洗外☆禁☆陰的毛巾、盆要離散使用。
1、芡實蓮子荷葉粥
材料:芡實60克, 蓮子60克, 鮮荷葉一張, 糯米50克。
做法:將芡實去殼, 蓮子去皮去芯, 把鮮荷葉剪成3公分長、2公分寬的片並洗乾淨以後, 把三者加糯米一起放入砂鍋裡, 加水500—600毫升煮熟, 每日分兩次服用, 一般5—7天即可見效, 服用時, 亦可加適量砂糖調味。
2、馬齒莧沖蛋白
材料:鮮馬齒莧, 雞蛋2只。
做法:取鮮馬齒莧, 洗淨, 放入碗中, 用棒搗爛, 絞汁約60毫升, 再拿生雞蛋2只, 打碎、去黃, 用蛋白和入馬齒莧汁攪和, 開水沖服, 每日一次。 此方適用於濕熱型帶下病, 脾胃虛弱者不宜服用。
3、白菜綠豆飲
配方:白菜根莖1個, 綠豆芽30克。
制法:將白菜根莖洗淨切片, 與綠豆芽一同放入鍋內, 加水適量, 將鍋置武火上燒沸, 改用文火熬15分鐘, 去渣, 待涼裝入罐中。
功效:清熱解毒, 利濕止帶。
4、芡實核桃粥
配方:芡實粉30克, 核桃肉15克, 紅棗7枚。
制法:將核桃肉打碎, 紅棗去核, 芡實粉用涼開水打成糊狀, 放入滾開水中攪拌, 再入核桃肉、紅棗, 煮成粥, 加糖食用。
功效:益氣溫腎, 止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