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臌脹的治療中逐水法只適用於膨脹實證, 且體質較強者。 逐水法是根據《內經》:“中滿者瀉之於內”, “下之則脹已”的精神而制定的。 使用遂水藥多在邪氣內盛, 脹閉較急, 而正氣未虛的情況下, 酌情使用。 一般地說, 當出現腹水增多, 腹大如臌, 氣喘心悸, 或見全身浮腫, 大小便不通, 病情危重, 標本俱急, 邪實而正氣尚可耐攻的時候, 可以採用本法。
臨床常選用的代表方藥有:1、二醜面:每次吞服1.5至3克, 日1-2次。 2、禹功散加味, 黑醜末2克、小茴香1克、螻蛄五支(去足, 炙脆)共研極細末, 為一日量, 分兩次, 姜湯送服。 3、生甘遂束:每次0.5至1.5克,
使用上述含有甘迸制荊的逐水方藥, 宜晨起空腹服, 不宜食後服。 用量應從小量開始, 逐漸增加。 服用後藥性作用:大約相隔1小時左右, 先感覺上腹部不舒服, 輕度眩暈和略有泛惡, 既而腹部微熱, 腹中腸鳴攻痛, 痛勢漸向下移, 以後大便瀉下稀水, 一般5-6次,
逐水法是通過二便瀉水的方法治療腹水, 付作用較大, 常有劇烈腹痛、噁心、嘔吐, 便血等反應。 因此它是一十暫時性的治標措旌, 不可久服。 而且要密切觀察病情, 嚴格掌握用藥量。 必須遵守“衰其大半而止一的原則, 不能取決於一時, 以致造成邪去身亡的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