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腹膜後腫瘤由於位置深在, 通常情況下早期並無明顯的症狀體征。 而當患者感覺腹部脹滿或者摸到腹部包塊時, 腫物往往已經巨大。 由於腹膜後腫瘤本身也缺少特異的臨床表現, 因此很少能夠早期發現。
而到了後期, 患者表現出的臨床症狀也不典型。 例如壓迫腸管導致的消化道梗阻, 引起患者的腹脹及噁心、嘔吐, 亦或腫瘤壞死、出血導致患者的發熱, 患者無法進食導致的消瘦或惡液質等情況, 與其他惡性腫瘤的晚期表現並無本質區別。 僅少數有功能的腫瘤由於分泌一些激素,
治療
1.手術治療
腹膜後腫瘤的外科治療方式主要是手術切除, 它是患者獲得潛在治癒機會的最佳手段。 手術切除的原則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 盡可能行規範的根治切除(R0切除)。 近年來, 隨著認識的提高, 更多的學者主張對腹膜後惡性腫瘤行間室切除(CompartmentResection), 以達到更好的根治效果。 文獻報導, 採用此種更廣泛的切除, 可以使切除後的5年復發率從50%降低到20%, 5年生存率可以達到70%以上。
腹膜後腫瘤容易反復局部復發, 患者往往經歷過多次手術, 並且復發間期逐漸縮短, 直至最終無法再進行手術。 因此, 患者除需要重視第一次手術的根治性, 也需要在復發出現時找尋合適的手術時機。
2.放射治療
術前、術中乃至術後放療,
3.介入治療
介入不僅能在手術前幫助瞭解腫瘤的血液供應, 對於動脈血供豐富、瘤體較大的腹膜後腫瘤, 也可行選擇性供血動脈栓塞治療, 減少術中出血風險, 或者促進側支迴圈的建立, 減少移除腫物對血液動力學的影響, 從而降低手術風險。 當腹膜後腫瘤發生破裂出血, 需緊急止血但又無法手術時, 可試行腫瘤血管的介入栓塞或球囊阻斷, 為進一步治療贏得時間和創造條件。
4.全身治療
除淋巴瘤等少數腹膜後腫瘤對化療敏感, 多數的腹膜後腫瘤尚無有顯著療效的化療藥物。 多柔比星、達卡巴嗪、吉西他濱等雖表現出一定的應用前景, 但仍需要大樣本的臨床實驗。
以舒尼替尼為代表的新一代靶向藥物在腹膜後腫瘤治療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但是由於價格昂貴, 患者負擔較重。 基於基因檢測的腫瘤分子分型, 為複雜的腹膜後腫瘤進行精准醫療提供了理論基礎。 通過組織或血液的基因檢測找到適合的靶向藥物, 將使腫瘤治療的療效增加, 減少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5.多學科會診(multidisciplinaryteam, MDT)
由於腹膜後腫瘤在生物學特性、病理學類型等方面的特殊性, 多學科協作的作用尤顯重要。
總之, 腹膜後腫瘤發病少、病理類型複雜、治療難度高、需要多個學科共同協作, 因此推薦患者至到有經驗的大型診療中心就診, 進行規範化的治療以提高治療效果。
飲食禁忌
(1)忌煙、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2)忌黴變、污染、堅硬、粗糙、多纖維、油膩、粘滯不消化食物。
(3)忌煎炒、煙熏、醃制、生拌食物。
(4)忌大豆、豌豆、山芋等脹氣食物。
(5)忌暴飲暴食、硬撐硬塞。
飲食上以營養全面, 高蛋白,高維生素, 低脂低鹽飲食, 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 肥甘厚膩, 燒烤, 醃制等食物,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瞭解了很多腹膜後腫瘤的相關知識, 知道了腹膜後腫瘤的症狀主要變現為腹脹、嘔吐等, 一旦患有這種疾病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 避免疾病進一步的惡化。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