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
艾灸穴位:膻中、心俞(雙)、氣海、關元、間使(雙)。
操作規程:①溫和灸:每次選用3~5個穴位, 每穴灸15~20分鐘, 每曰灸1~2次。 ②艾炷灸:每次選用2~4個穴位, 毎穴灸5~10壯, 每日1次。 ③溫針灸:每穴灸15~20分鐘, 每日灸1~2次。
主治:心悸氣短, 頭暈目弦, 少寐多夢, 健忘, 面色無華, 神疲乏力, 納呆食少, 舌淡紅, 脈細弱。
技術二
艾灸穴位:膈俞(雙)、脾俞(雙)、內關(雙)、足三裡(雙)。
操作規程:①艾條灸:每穴灸15~20分鐘, 每日灸1~2次。 ②艾炷灸:每穴3~5壯, 每日灸1次。 ③溫針灸:每穴灸15~20分鐘, 每日灸1~2次。
主治:心悸氣短, 頭暈目弦, 少寐多夢, 健忘, 面色無華, 神疲乏力, 納呆食少, 腹脹便溏, 舌淡紅, 脈細弱。
技術三
艾灸穴位:內關(雙)、關元、命門(雙)、脾俞(雙)、足三裡(雙)。
操作規程:①雀啄灸:每穴灸10~15分鐘, 每日灸1次。 ②隔附子餅灸:每次選用3~4個穴位, 每穴灸5~7壯, 每日或隔日灸1次。
主治:心悸不安, 胸悶氣短, 動則尤甚, 神疲乏力, 納呆食少, 腹脹便溏, 腰膝酸軟, 面色蒼白, 形寒肢冷, 舌淡苔白, 脈虛弱, 或沉細無力。
技術四
艾灸穴位:肺俞(雙)、豐隆(雙)、太白(雙)、內關(雙)。
操作規程:①艾炷灸:用瀉法, 每穴灸3~5壯, 每日灸1次。 ②艾條灸:每穴灸10~15分鐘, 每日灸1次。
主治:心悸時發時止, 胸悶氣短, 肢體沉重, 形體肥胖, 失眠多夢, 伴有倦怠乏力, 嘔吐痰涎, 舌體胖大邊有齒痕, 苔白膩, 脈滑。
技術五
艾灸穴位:血海(雙)、氣海、曲澤(雙)、少海(雙)。
操作規程:①艾條灸:每穴灸10~15分鐘, 每日灸1次。 ②艾炷灸:每穴灸4~7壯, 每日灸1次。
主治:心悸, 胸悶不適, 心痛時作, 痛如針刺, 唇甲靑紫,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 脈澀或結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