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蕈的名字很是特別, 單看名字我們可能根本不能分清楚清楚具體松蕈是植物還是其它的什麼, 我們只能猜測, 為了驗證我們猜測的對不對。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松蕈具體是什麼吧, 有什麼樣的功效與作用吧。
松蕈
別名松菌、松蘑、松茸、雞絲菌、大花菌、大腳菇、青崗菌。
功效作用舒筋活絡;理氣化痰;利濕別濁。 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不舒;痰多氣短;小便淋濁。
始載於《本草綱目》。
毒性無毒、藥性平、藥味甘。
來源
為白蘑科植物松蕈的子實體。
【拉丁名】Armillaria matsutake lto et lmai
考證
宋代陳仁玉《菌譜》載:“松蕈, 生松陰, 采無時……人有病漫濁不禁者,
植物形態
松蕈 , 菌蓋初為半球狀, 次第開展, 終成傘狀, 灰褐色或淡黑褐色, 徑可達12~15釐米。 菌褶白色, 與柄相連。 蓋未開展時, 被有蓋膜, 開展後蓋膜殘留柄上, 成為不明顯的菌環。 菌柄著生於菌蓋的中央, 直立, 稍彎曲, 長9~18釐米。 夏、秋季生於松林地上。
採集
夏、秋季採收, 曬乾或焙乾。
化學成分
含水分, 蛋白質2.0%, 脂肪0.5%, 纖准紊0.7%, 灰分0.8%。 乾燥材料含粗脂肪5.0%, 無氮化物59.8%, 粗纖維7.4%, 灰分7.6%。 新鮮者含維生素B2-117.2微克, C-16.92毫克, D2-0.255%(幹品), 麥角甾醇0.25%(幹品)。 香氣成分中含60~80%松茸醇5~10%, 異松茸醇即2-辛烯-1-醇15~30%, 桂皮酸甲酯。 又含抗毒嘧啶, 可能是一種含有鹽基核的有機酸,
性味歸經
《綱目》:“甘, 平, 無毒。 ”入脾、腎、膀胱經。
功用主治
《菌譜》:"治溲濁不禁。 "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 1~3錢;或研末。
結語:通過文章的介紹我們是不是對松蕈的藥用價值有了一定的瞭解了呢, 我們知道松蕈的使用是有一些禁忌的, 大家一定要注意, 以上介紹的藥方大家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性的使用, 但是一定要經過專業的指導, 不能隨便使用哦, 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