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耳聾
耳聾就是聽覺系統的傳音、感音功能異常所致聽覺障礙或聽力減退。 耳聾一般輕者為“重聽”, 在一般情況下, 能聽到對方提高的講話聲;重者為耳聾, 聽不清或聽不到外界聲音。 耳聾因耳部病變部位及性質不同, 致耳聾的程度有所差異。 幼童由於耳部發育不全或某些疾病引起耳聾後, 無法學習語言, 可致聾啞。
二、耳聾的分級
按WHO1980年耳聾分級標準, 將平均語言頻率純音聽閾分為5級。
1、輕度聾:近距離聽一般談話無困難, 聽力計檢查純音和語言聽閾在26~40dB。
2、中度聾:近距離聽話感到困難, 聽閾41~55dB
3、中、重度聾:近距離聽大聲語言困難,
4、重度聾:在耳邊大聲呼喊方能聽到, 聽閾71~91dB。
5、全聾:聽不到耳邊大聲呼喊的聲音, 純音測聽聽閾超過91dB。
三、耳聾的檢查
1、聽力檢查
可用手錶聲試驗。 在用藥之前, 用手錶試驗聽力, 在用藥過程中, 還用同一塊手錶試驗聽力。 要注意放表的位置, 每次均應放在同一方位, 且不應將表緊貼在耳部皮膚或骨頭上端應使手錶距耳廓有一定距離。 這樣聽到的聲音, 才是通過空氣傳導的聲音, 否則就是通過骨頭傳導的聲音, 不能如實地反映聽力的實際情況。 在試驗中, 如果發覺到用藥後較用藥前聽力下降, 則應考慮耳蝸系統中毒的可能性。
2、前庭功能檢查
通過靜止站立與步態姿勢的觀察, 來判斷平衡功能的頭部。
四、耳聾的類型
臨床上將各種聽力損失統稱為耳聾, 耳聾可按病變的性質分為器質性聾、功能性聾及偽聾三類, 其中器質性聾多按病變部位分為傳導性聾、感音神經性聾與混合性聾3類。
傳導性聾:發生在外耳、中耳或內耳聲音傳導徑路上的任何結構或功能障礙都能致傳導性聾。 傳導性聾的氣導聽力損失一般不超過60dB, 而骨導聽力基本在正常範圍。
感音神經性聾:由於Corti器毛細胞、聽神經、聽覺傳到徑路或各級聽力中樞受損害, 致聲音感覺或神經衝動傳到等發生障礙, 稱感音神經性聾, 其氣、骨導聽力皆下降。
混合性聾:既有外耳和(或)中耳病變, 又有Corti器毛細胞或聽神經病變而引起的同時具有傳導性聾與感音神經性聾者為混合性聾, 如耳硬化症同時累及聽骨鏈何耳蝸, 顳骨混哈性骨折,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膽脂瘤, 中耳腫瘤等。
五、耳聾的防治
(一)傳導性聾的防治
早期積極治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是防治傳導性聾的重要措施。
(二)感音神經性聾的防治:感音神經性聾的療效目前尚不理想, 因此, 關鍵在預防, 發病後及早治療。
1、積極防治因急性傳染病所引起的耳聾, 做好傳染病的預防、隔離和治療工作, 增強機體(尤其是兒童)的抵抗力。
2、對耳毒性藥物的使用, 要嚴格掌握適應症, 如有中毒現象應立即停藥, 並用維生素和擴張血管的藥物。
3、根據不同的原因和病理變化的不同階段可採取不同藥物綜合治療, 如增進神經營養和改善耳蝸微循環的藥物、各種血管擴張劑、促進代謝的生物製品等。
六、耳聾患者注意事項
1、突聾患者,尤其是雙側聽力嚴重損失的患者,在生活上是很不適應的。我們知道,人類的聽覺作用,首先是保證自身的安全需要,其次是與他人交流。兩耳全聾,在馬路上聽不到車聲,到野外聽不到自然的各種聲音,有時是很危險的。因此,患者在治療期間應安心住院或居家養病,不宜外出。
2、久聾患者,對於近乎無聲的字根表世界已經適應,一般情況下不會出危險。但是也可能由於別人的不重視而出現不安全的隱患。
3、戴助聽器的患者,如果長期依賴助聽器,要防止助聽器突然發生故障或電池失效等因素帶來的問題。
4、對待耳聾病人,說話、解釋問題要有耐心,必要時多用文字和手勢説明交流。要尊重患者,不可因為患者耳聾,對患者口出蔑視之主。此時如果因為患者的唇讀(看口形)而理解主語義,會產生不良後果。
5、耳聾患者的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勞逸要適度,飲食要清淡,對疾病的治療要有恒心,對未來生活要有信心。
六、耳聾患者注意事項
1、突聾患者,尤其是雙側聽力嚴重損失的患者,在生活上是很不適應的。我們知道,人類的聽覺作用,首先是保證自身的安全需要,其次是與他人交流。兩耳全聾,在馬路上聽不到車聲,到野外聽不到自然的各種聲音,有時是很危險的。因此,患者在治療期間應安心住院或居家養病,不宜外出。
2、久聾患者,對於近乎無聲的字根表世界已經適應,一般情況下不會出危險。但是也可能由於別人的不重視而出現不安全的隱患。
3、戴助聽器的患者,如果長期依賴助聽器,要防止助聽器突然發生故障或電池失效等因素帶來的問題。
4、對待耳聾病人,說話、解釋問題要有耐心,必要時多用文字和手勢説明交流。要尊重患者,不可因為患者耳聾,對患者口出蔑視之主。此時如果因為患者的唇讀(看口形)而理解主語義,會產生不良後果。
5、耳聾患者的生活起居要有規律,勞逸要適度,飲食要清淡,對疾病的治療要有恒心,對未來生活要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