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穿刺檢查會造成腫瘤轉移嗎

有位腫瘤專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動聽的語言, 不是“我愛你”,而是“你的腫瘤是良性的”.良、惡性腫瘤, 不僅決定著腫瘤的治療方式, 更重要的是決定了患者的預後, 而辨別腫瘤性質的金標準, 就是做病理活檢。

通俗地說, 病理活檢就是通過手術把腫瘤整個端掉, 或者是通過穿刺、鉗夾等方法從腫瘤上取一點組織, 做成標本後, 通過顯微鏡去看它的真面目。 穿刺檢查是用一根能夠抽吸的細針, 經過皮膚, 穿刺到腫瘤, 抽吸出一點組織後, 再將針退出體外。

每每聽醫生介紹到這裡, 患者朋友大多會皺著眉頭,

向醫生提出這樣的疑問:“穿刺的針, 在體內戳來戳去, 會把腫瘤細胞帶到其他部位導致轉移嗎?”

很遺憾, 有可能。

不論是動物實驗還是在臨床的實際操作中, 都有腫瘤通過穿刺的“針道”轉移到其他部位的案例。 腫瘤從一個部位轉移到另外一個部位, 需要一定的管道, 可以是人本來就有的淋巴管、血管等, 也可以是穿刺針。 從穿刺針紮進腫瘤組織的那一刻起, 針面上就可能攜帶一定的腫瘤細胞, 如果對這些針面上的腫瘤細胞不加處理, 它們就可能隨著穿刺針, 在所到之處播散下腫瘤的“種子”.

穿刺導致腫瘤轉移的概率大嗎?

根據國內的文獻, 穿刺導致腫瘤轉移的概率大約是0.07%~2.33%.之所以概率的範圍會出現如此大的波動,

大致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不同的腫瘤類型 不同的腫瘤惡性程度不同。 即使同一種腫瘤, 惡性程度也因分化程度的不同存在差別, 惡性程度越高, 越容易出現針道轉移。

二、穿刺針不同 直徑越大的穿刺針, 越容易出現針道轉移。 穿刺針的直徑增大, 和腫瘤接觸的面積也就增大, 從而導致概率增加。

三、穿刺的次數不同 有的檢查只需做一次, 而有的檢查由於診斷不明, 就需要醫生反復穿刺來明確。 穿刺的次數越多, 中招的概率越大。

四、處理方式有別 在穿刺完成後, 有的醫生會在穿刺針退出的沿途組織中注射乙醇, 這樣可以使得沿途散落的腫瘤細胞凝固壞死, 從而減少針道轉移的發生概率。

有風險為何還要做?

儘管0.07%的發生概率的確很小,

隨著科技的發展, 這個概率還會進一步減小, 可是, 對於每一位腫瘤患者來說, 一旦通過穿刺發生了針道轉移, 那就是100%.

那是不是穿刺檢查就不應該做呢?在決定是否該做之前, 得明確一點, 想知道腫瘤的性質, 也並非只有做穿刺檢查這麼一條路可走。

鏡檢 纖維支氣管鏡、胃鏡、結直腸鏡等。 鏡檢主要靠的是將探視鏡頭及組織鉗放進人體的管腔(如呼吸道、食管、腸道), 然後通過直視下鉗夾的方式來獲取組織, 沒有穿刺這個步驟。

尋找迴圈腫瘤細胞 表皮生長因數受體(EGFR)在許多癌症中高表達, 抽取患者一定量的血液, 可以檢測其中的EGFR水準。

手術 開胸腹或腔鏡手術, 同樣可以達到不穿刺而取得組織標本的目的。

如果患者的身體及其他條件不適合這些辦法, 那對於穿刺檢查的選取, 應該是一個原則:能做儘量做。 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 穿刺檢查是“金標準”.在所有的檢查當中, 包括穿刺檢查在內的病理活檢是診斷腫瘤的“金標準”.儘管腫瘤標誌物、B超、CT、PET-CT等檢查, 可以為腫瘤的診斷帶來大量的支撐材料, 但這都不是最直接的證據。 第二, 患者心理的需要。 身上長了一塊瘤子, 與其滿腹陰雲每天胡亂猜疑, 不如來個痛快。 如果性質是良性, 無疑皆大歡喜, 也讓患者少了塊心病。 第三, 惡性腫瘤, 轉移是早晚的事。 在惡性腫瘤形成之初, 腫瘤的轉移其實就已經開始。 只是這樣的轉移是藏在淋巴管和血管之中的、看不見瘤體的“隱形轉移”.當腫瘤細胞轉移的部位發展成適宜腫瘤生長的環境,

如果不加控制, 就可能會慢慢長出我們看得見的轉移性腫瘤。

在利弊都存在的情況下, 穿刺檢查比起盲目的診斷和治療, 綜合起來看利多弊少。 用這樣最直接的辦法, 儘快明確腫瘤的性質後, 才能幫助醫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最明智的治療決策。

提供“穿刺檢查會造成腫瘤轉移嗎”閱讀, 如果你很喜歡這些分享的“穿刺檢查會造成腫瘤轉移嗎”內容, 希望你通過“穿刺檢查會造成腫瘤轉移嗎”,找到通往健康之路的金鑰匙。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