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產生需要藥的改善, 不同的疾病藥物選擇也是不同的, 想要能夠很好的治療自身疾病, 就需要對症下藥, 中藥大青對治療某些疾病也是有著很好的幫助。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這種藥材。
【別名】 大青葉、臭大青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大青的莖、葉。
【原形態】 大青, 灌木或小喬木, 高1-10m。 幼枝黃褐色, 被短柔毛, 髓堅實, 白色。 單葉對生;葉柄長1.5-8cm;葉片紙質, 長圓狀披針形、長圓形、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 長6-20cm, 寬3-9cm, 先端漸尖或急尖, 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 全緣, 兩面無毛或沿葉脈疏生短柔毛, 背面常有腺點;側脈6-10對。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700m以下的平原, 路旁。 丘陵。 山地林下或溪穀旁。
【性狀】 性狀鑒別:葉微皺折, 有的將葉及幼枝切成小段。 完整葉片展平後呈長橢圓形至細長卵圓形, 長5-20cm, 寬3-9cm;全緣, 先端漸尖, 基部鈍圓, 上面棕黃色、棕黃綠色至暗棕紅色, 下面色較淺;葉柄長1.5-8cm;紙質而脆。 氣微臭, 味稍苦而澀。 以葉大、無柄者為佳。
【化學成份】 葉含大青甙(cvrtophyllin), 蜂花醇(melissylalcohol), 正二十五烷(n-pentacosane),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大青葉煎劑在試管內對多種痢疾桿菌均有殺菌作用;試驗還表明, 不論對呋喃西林、磺胺噻唑、小檗堿敏感或耐藥之痢疾桿菌, 對大青葉均很敏感。 對腦膜炎球菌亦有殺滅作用。 對鈞端螺旋體波蒙那群、黃疸出血群沃爾登型、六日熱型也有殺滅作用。 大青葉臨床用於多種病毒感染, 但實驗室內的抗病毒試驗至今未見報告。
【毒性】 大青甙小鼠灌胃的半數致死量為8g/kg;腹腔注射5g/kg。
【炮製】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搶水洗淨, 稍潤, 切絲, 乾燥。 飲片性狀:為不規則絲狀。 多皺縮捲曲或破碎。
【性味】 苦;寒
【歸經】 胃;心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外感熱病熱盛煩渴;咽喉腫痛;口瘡;黃疸;熱毒痢;急性腸炎;癰疽腫毒;衄血;血淋;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15-30g, 鮮品加倍。 外用:適量, 搗敷;或煎水洗。
【注意】 脾胃虛寒者慎服。
【附方】 本品葉片較大, 《綱目》雲:“其莖葉皆深青”, 故名大青, 諸“青”之名義同此。 又因其植株有異臭味, 故以諸“屎”或“臭”名之。
【各家論述】 論大青性寒, 善解心胃熱毒。
【臨床應用】 《得配本草》:"配好酒治肚皮青黑;佐犀角。 梔子, 治陽毒發斑。 "
【摘錄】 《中華本草》
大青的功效作用等已經在上文中有了比較詳細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