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活中的應用心理學 父母實施早教前必知的五大心理效應

現在, 很多的家長都讓自己的小孩接受早教, 但是這種過早地接受教育的方式小孩是否有益呢?今天, 小編向大家介紹一些心理效應, 告訴大家是否應該對小孩實施早教。

心理規律一: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他把一群小白鼠隨機地分成兩組:A組和B組, 並且告訴A組的飼養員說, 這一組的老鼠非常聰明;同時又告訴B 組的飼養員說他這一組的老鼠智力一般。 幾個月後, 教授對這兩組的老鼠進行穿越迷宮的測試, 發現A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組的老鼠聰明, 它們能夠先走出迷宮並 找到食物。

於是教授得到了啟發, 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 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 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 告訴他們的老師說, 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 很聰明。 過了一段時間, 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 奇跡又發生了, 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心理規律二: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 最初, 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 使人感動, 準備捐款。 過了10分鐘, 牧師還沒有講完, 他有些不耐煩了, 決定只捐一些零錢。 又過了10分鐘, 牧師還沒有講完, 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 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

馬克·吐溫由於氣憤, 不僅未捐 錢, 還從盤子裡偷了2元錢。

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 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家庭教育中時常發生。 如, 當孩子犯錯時, 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 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 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 被“逼急”了, 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 心理和行為。 可見, 媽媽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 應對孩子“犯一次錯, 只批評一次”。 如果非要再次批評, 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 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 這 樣, 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 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心理規律三:德西效應

心理學家曾講述了這樣一個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 叫聲連天。 幾天過去, 老人難以忍受。 於是, 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 對他們 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 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 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 第二天仍然來了, 一如既往地嬉鬧。 老人再出來, 給了每個孩子5美 分。 5美分也還可以吧, 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 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 孩子們勃然大怒, “一天才2美分, 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 發誓, 他們再也不會為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 老人的方法很簡單, 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為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為得到美分而玩”, 而他操縱著美分這個外部因素, 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為。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 比如, 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 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 就獎勵你一個新玩 具”等等。 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 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 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 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 增進孩子對學習的 情感和興趣, 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 幫助孩子收穫學習的樂趣。 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 如書本、學習器具, 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 則最好不要。

心理規律四:南風效應

“南風”效應也稱“溫暖”效應, 源于法國作家拉·封丹寫過的一則寓言:北風和南風比威力, 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 冷刺骨, 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 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南風則徐徐吹動, 頓時風和日麗, 行人覺得春暖上身, 始而解開紐扣, 繼而脫掉大衣, 南風獲得了勝 利。

故事中南風之所以能達到目的, 就是因為它順應了人的內在需要。 這種因啟發自我反省、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反應, 就是“南風效應”。 由此我們可以 知道, 家庭教育中採用“棍棒”、“恐嚇”之類“北風”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 實行溫情教育, 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 培養孩子自覺向上, 才能達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心理規律五: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的意思是: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 它盛水的多少, 不在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 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那塊木板。 一個孩子學習的學科綜合成績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門學科成績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孩子良好學習成績的穩定形成不能靠某幾門學科成績的 突出,而是應該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特別取決於它的某些薄弱環節。因此當發現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時,就應及時提醒孩子,讓其在這門學科上多花費一些時 間,做到“取長補短”。

一個孩子學習的學科綜合成績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門學科成績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孩子良好學習成績的穩定形成不能靠某幾門學科成績的 突出,而是應該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特別取決於它的某些薄弱環節。因此當發現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時,就應及時提醒孩子,讓其在這門學科上多花費一些時 間,做到“取長補短”。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