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相當普通的現象, 就是在一些社交場合, 有時候我們會突然被引發出一些情緒反應, 叫我們事後感到尷尬非常。 夫妻間常為一些小事鬧翻起衝突, 背後真正的導火線就是這種易失控, , 且不必要的移情式情緒反應, 它需要回溯性治療處理真正的原因——早年所受的傷害!
情緒駕馭理性之謎
根據美國塔夫斯大學心理學教授娜裡妮安貝迪的研究顯示, 人們面對具有威脅性的情緒時, 反應速度比起面對正面情緒還要快。 一旦感受到不好的情緒, 會不加思索地立即產生防衛心理。
亞里斯多德曾說:每個人都會動怒——那十分容易。
傳統的看法高舉了情緒的理性基礎, 以為每一種情緒都是經過大腦分析才作出的反應。 但紐約大學腦科教授Joseph LeDoux 卻發現一條情緒神經的棧道。 透過精確的新科技, 他發現有部分原始的信號, 是直接從丘腦傳送到杏仁核, 是走捷徑的, 能更快(但並不太準確)引起情緒反應, 大腦的分析也來不及介入。
情緒的記憶庫與創傷經驗的重訪
杏仁核還有一樣奇妙的功能。 我們大腦的記憶能儲藏一些事實(Facts),
所以, 有時候我們有似乎不知名的過敏情緒反應, 就是因為情緒棧道比大腦認知快速。 一些可能已過時的神經警號, 常把我們弄得不知所措。 這正是亞里斯多德所謂不適量、不合時的情緒反應。
${FDPageBreak}
破除自己情緒的死穴
一個情緒資質高的人, 會知道自己在成長過程中遺留下那些死穴, 而又能慢慢舒解自己, 不 致反應過快和過敏。 我指的死穴就像按鈕(trigger)一樣, 只要有人一觸動, 我們就不由自主地朝著同一個模式去反應。
雖然我們可以避開敏感話題或安撫情緒, 但要破除自己人際關係的死穴, 唯一的途徑是尋找那些形成死穴的根源, 因為我們若不重新面對那些經驗, 它們就仍然像幽靈般在我們裡面作怪。 反過來說, 我們若找到根源所在, 將這些經驗寫下來或向別人描述, 在某程度上, 我們已經重新掌握它和將它納入我們控制範圍之內了。
我想,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不太如意的經歷, 不是當時能夠適當地面對和處理的。 但我們今天卻是能控制對這些經歷的反應。 重要的是我們要勇敢面對它,
挑戰負面情緒背後的「自動想法」
一個情緒資質高的人, 不但能瞭解自己的情緒, 更能有效地處理它。 而其中一個有效方法, 就是找到負面情緒背後的「自動想法」, 從挑戰這些想法是否合乎現實。
心理學家發現, 原來我們的情緒主要受我們的想法所影響, 而這些想法是從過去累積的經驗逐漸形成的;這些想法的出現有時候太快和太自動化, 可能不容易察覺, 所以稱為「自動想法」。
自己, 就是最好的心靈治療師
我常說, 思考就是因, 行為、言語就是果了, 知道因與果的道理, 我們就可以找到情緒的源頭,
所以我們要透過智慧的觀照, 重新轉化情緒與思維, 將它轉到正向的一面, 然後就能夠「看見明白」, 也就是「明心見性」了, 所以我經常說:「自己, 就是最好的心靈治療師。 」道理即在此。
我們的心是一條路, 叫做心路, 心開, 路就開, 心卡死, 路就卡死。 我們要做一個坦坦蕩蕩、當下自在的人, 不迷戀過去, 也不奢望未來, 就像搭上人生的快樂磁浮列車般, 車到哪, 人就到哪, 人到哪, 心就到哪。 能有這樣開闊的想法, 我們的心永遠當下快樂,當下自在。
我們的心永遠當下快樂,當下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