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是指肛管皮膚及皮下組織縱行裂開而形成的梭形或橢圓形的小裂口, 常發於肛門的後正中及前正中位置, 以肛門後部多見。 病人常有便秘情況, 解大便時, 肛門有撕裂樣的感覺, 可有少量滴血或便後衛生紙上染有血跡, 是肛腸科常見疾病之一, 發病率高, 痛苦重, 可以治癒, 但容易復發, 在肛門部疾患中, 其發病率僅次於痔瘡, 列為肛門部位三大主要疾病之一。 中醫認為 “血熱腸燥、大便秘結”是肛裂的主要病因, 故以通暢大便、止痛和促進裂損癒合作為治療原則, 根據不同的證候和病變的輕重,
對於肛裂預防, 應保持大便通暢, 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 每天大便一次, 糞便不會幹、疼痛可減輕。 同時可借助藥物和食物來軟化大便, 減輕排便對肛門的撐擴刺激, 並可減輕排便時的疼痛。 如有幹硬糞塊形成後, 不要強行排出, 可選用溫鹽水灌腸或石蠟油灌腸, 或用開塞露注入肛內, 滑潤排便。
便後溫水坐浴是防治肛裂的簡便及行之有效方法, 肛裂便後的長時間疼痛主要是肛門內括約肌痙攣所引起, 用熱水坐浴後通過溫熱的物理作用, 可使痙攣的括約肌得到緩解, 消除疼痛, 也可採用藥物熏洗坐浴, 效果更佳。
婦女月經期應注意衛生, 不要參加重體力勞動。 妊娠期應多吃水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