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痣的形成 身體這處出現小紅點可不是好事

我們都知道, 如果臉上長了很多痣的話, 是非常難看的, 而且有的痣還會長大, 有些痣也是非常危險的, 我們不能亂點掉的。 那麼你你知道痣是怎麼形成的嗎, 常見的痣有哪幾種, 怎麼區分黑色素瘤與色素痣呢,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吧。

痣是非常常見的, 幾乎每個人的身上都有的, 基本上都是沒有危害的。 中醫認為, 身體是的痣是氣血在經絡凝滯不通日久, 陽氣束結而形成的一些小疙瘩。

其中, 黑色的痣常常是因為經脈氣血虛弱, 風邪入侵, 兩相搏擊而形成;紅色的痣常常是肝經怒火鬱結在經脈而成;而青色的胎記,

往往是懷孕的時候母體氣血不和導致的。

如果仔細觀察世界地圖, 我們會發現在世界各大河的入海處, 大都有一個三角洲, 是河流入海時所夾帶的泥沙, 年深日久沉積而成的小平原。 在我們人體內, 經絡就像一條條河流, 如果經絡不通, 也會沖出一些這樣的“平原”甚至“丘陵”, 其中, 平原是色素斑塊, 丘陵就是痣。

身上有痣, 始終都不是什麼好事, 最直接的就是臉上的痣影響我們的面容, 如果能夠去掉的話, 可以將它點掉。

有人問, 出生時就有的痣也是經絡不通嗎?是的, 胎記、胎痣說明孕婦懷孕期間, 胚胎曾經有過經絡不通。 生來沒有痣的人是很少的。 在尼泊爾, 至今有一個挑選“聖嬰”的古老傳統, 其中一個很難達到的要求就是全身皮膚必須潔白無瑕,

沒有任何斑點。

關於痣的形成, 《醫宗金鑒》認為, 是氣血凝滯于經絡, 陽氣束結而成的疙瘩。 顯然, 痣的形成與經絡不通有直接關係。 痣有很多種, 根據不同的顏色還可以細分病因。

紅色的痣

中醫叫做“血痣”, 《外科正宗》認為, 大多為先天原因生成的, 或由肝經怒火鬱結于經脈而形成。 一般容易發生在面部、頸部、軀幹等處。 剛開始的時候痣的顏色鮮紅或紫紅, 境界分明, 慢慢可以長到黃豆大小, 突出皮面, 表面光滑, 碰破的話會流鮮血, 這就是現在所說的血管痣。

黑色的痣

中醫叫做“黑痣”、“黑子”, 有關記載最早見於《諸病源候論》。 清代《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詳細地描述了“黑痣”的特徵:形狀如同黴點大小不一,

最小的只有粟米大, 大的可以像黃豆, 比皮膚略高一些。

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氣血虛弱, 風邪入侵經脈, 兩者相互搏擊而生成的。 所以人在氣血旺盛的年齡, 皮膚潤澤, 輕易不長黑痣, 而老了以後, 氣血衰弱, 黑斑、黑痣就接踵而至。

二是腎中濁氣, 不能從正常管道排出去, 最後停留在經脈, 阻滯不動而形成的。

青色的痣

中醫稱為“青記”, 俗稱太田痣, 很多都是出生的時候就有。 《水滸傳》中楊志因為臉上有一塊青記而被稱為“青面獸”。 《醫林改錯》認為這種痣是人先天受孕的時候, 經脈氣血不和, 導致氣血循行不暢而成片受阻, 皮膚得不到滋養而生成的。 所以一般胎記的面積會比較大。

痣的形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很多人都會發現, 原來沒有痣的地方, 後來會長出痣;原來只是一個小紅點或者斑塊, 日久也會漸漸凸出來變成痣。 極少數還會發生惡性增長, 形成黑色素瘤或者皮膚癌。

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手腕處、頸部周圍、面部或身體某個部位, 有一個過了很久也沒有自行消去的紅點或黑痣, 這是經絡堵塞最明顯的預兆。 不妨先對照一下經絡穴位圖, 找出它長在了哪條經絡上, 然後再敲打按揉這條經絡, 遇到痛點更是不可放過, 這樣不僅可能使斑塊消退, 還可以疏通經絡, 讓該經絡不通引起的一些小問題消失。

即便是天生的痣, 也可以減緩它增長的速度。 其中, 如果是黑色的痣, 還應當注意防範風邪, 不要穿得太薄太少;如果是紅點,

由於與肝鬱、怒火有關, 所以要保持心情愉悅, 有什麼鬱悶的事情不要埋在心裡, 同時可以刮痧, 刮出經絡裡的瘀血。 而太田痣因為大部分與胎孕有關, 所以孕婦要想生出白胖無瑕的孩子, 也應當在孕期保持情緒穩定, 這樣氣血才能和暢。

不要小看經絡按摩, 有時候不單使小斑小痣, 就是大的經絡結節也可以消失。

曾經有一個實習的學生, 她的母親無意中發現腳背內側方長了一個硬結, 硬幣大小, 不痛不癢, 經醫生檢查以後, 有的說是皮下結節, 有的說是脂肪瘤, 可以手術切除, 也可以不用治療, 所以十多年來一直沒有治療過。 幾年前, 這位母親因為生病臥床, 學中醫的女兒出於孝道經常給她按摩, 結果發現老人腳背上的太沖穴幾乎碰 不得, 一按就疼得“齜牙咧嘴”,拼命地把腿往回縮。太沖穴是肝經的大穴,女兒認定她肝經有問題,於是堅持給她按摩了一段時間。1個月後,腳上的包消失了。

經絡通暢,氣血通暢,才能避免疾病的發生。《黃帝內經》言:“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生半死也。”所以,不要小看刮痧和按摩這些“皮毛”功夫,它才是體現“上工治未病”的水準所在。

“五法”區分黑色素瘤與色素痣

邢汝維告訴記者,色素痣是皮膚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可見于任何正常人體,可在出生時即已存在,或在生後早年逐漸顯現。多見於面、頸、背部,顏色通常為黑、褐或黃色,也可呈紫、藍色或無色素沉著。其多呈斑、丘疹、疣狀或結節等形態,為針尖至硬幣大小、形狀為圓形,硬度與正常皮膚相同。多數增生緩慢,或持續多年無變化,但很少自然消退。絕大多數色素痣是良性的,除影響外觀外,對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影響,一般不需要治療。但不要隨意抓挖,其後果,輕則留下疤痕致畸,重則喪命。

一、看痣的對稱性

將痣用筆劃線,一分為二,普通痣兩邊對稱,惡性黑色素瘤多為不規則形,一分為二,兩半不對稱。

二、看痣的邊緣

普通痣邊緣光滑,與周圍皮膚分界清楚,而惡性黑色素瘤多參差不齊,呈鋸齒樣改變。

三、看痣的顏色

普通痣顏色多為棕黃色或棕褐色或黑色,而惡性黑色素瘤常在普通痣顏色的基礎上摻雜多種顏色,幾個月內顏色突然加深、變黑、變藍,或是開始褪色。

四、看痣的直徑

普通痣一般小於5毫米,而惡性黑色素瘤直徑大多超過4毫米至6毫米。

五、看痣的表面特徵、質地形狀的改變

普通痣常年不會發生變化,人不會有不適感覺。而惡性黑色素瘤常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周圍皮膚出現炎症反應,如出血、潰瘍、瘙癢、難癒合、疼痛、或結痂等表現。黑痣四周出現許多新的小痣,專業術語稱之為“衛星灶”,還會伴有區域淋巴結腫大,這是癌細胞分裂、擴展開的一個表現,是黑色素瘤的一個重要表現。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有關痣是如何形成的知識以及如何區分黑色素瘤與色素痣,如果痣是安全的,我們不要擔心,如果實在不好看的話,我們是可以去掉的,但是一定要和黑色素瘤區分下來哦。

一按就疼得“齜牙咧嘴”,拼命地把腿往回縮。太沖穴是肝經的大穴,女兒認定她肝經有問題,於是堅持給她按摩了一段時間。1個月後,腳上的包消失了。

經絡通暢,氣血通暢,才能避免疾病的發生。《黃帝內經》言:“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生半死也。”所以,不要小看刮痧和按摩這些“皮毛”功夫,它才是體現“上工治未病”的水準所在。

“五法”區分黑色素瘤與色素痣

邢汝維告訴記者,色素痣是皮膚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可見于任何正常人體,可在出生時即已存在,或在生後早年逐漸顯現。多見於面、頸、背部,顏色通常為黑、褐或黃色,也可呈紫、藍色或無色素沉著。其多呈斑、丘疹、疣狀或結節等形態,為針尖至硬幣大小、形狀為圓形,硬度與正常皮膚相同。多數增生緩慢,或持續多年無變化,但很少自然消退。絕大多數色素痣是良性的,除影響外觀外,對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影響,一般不需要治療。但不要隨意抓挖,其後果,輕則留下疤痕致畸,重則喪命。

一、看痣的對稱性

將痣用筆劃線,一分為二,普通痣兩邊對稱,惡性黑色素瘤多為不規則形,一分為二,兩半不對稱。

二、看痣的邊緣

普通痣邊緣光滑,與周圍皮膚分界清楚,而惡性黑色素瘤多參差不齊,呈鋸齒樣改變。

三、看痣的顏色

普通痣顏色多為棕黃色或棕褐色或黑色,而惡性黑色素瘤常在普通痣顏色的基礎上摻雜多種顏色,幾個月內顏色突然加深、變黑、變藍,或是開始褪色。

四、看痣的直徑

普通痣一般小於5毫米,而惡性黑色素瘤直徑大多超過4毫米至6毫米。

五、看痣的表面特徵、質地形狀的改變

普通痣常年不會發生變化,人不會有不適感覺。而惡性黑色素瘤常在短期內迅速增大,周圍皮膚出現炎症反應,如出血、潰瘍、瘙癢、難癒合、疼痛、或結痂等表現。黑痣四周出現許多新的小痣,專業術語稱之為“衛星灶”,還會伴有區域淋巴結腫大,這是癌細胞分裂、擴展開的一個表現,是黑色素瘤的一個重要表現。

結語: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有關痣是如何形成的知識以及如何區分黑色素瘤與色素痣,如果痣是安全的,我們不要擔心,如果實在不好看的話,我們是可以去掉的,但是一定要和黑色素瘤區分下來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