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靈讀本:為什麼我們越來越需要他人

網——北島的這首一字詩仿佛在說:生活是張網, 只要在這網上, 我們必然會與他人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繫;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 我們便永遠離不開他人。 時隔多年, 整個社會的人際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但是這個比喻仍然恰如其分。 即使選擇當一個窩在家裡捧著書本或抱著電腦上網、玩遊戲的“宅男宅女”, 我們都在不斷接收來自他人的資訊。

我們的社會正變得越來越個人主義, 但人們對人際交往的需要也越來越強烈。 “每個人都想自主地構建自我、實現自我, 但我們渴望自由的同時, 我們渴望與他人發生聯繫的欲望也在膨脹。

”社會學家吉恩-克勞德·考夫曼(Jean-Claude Kaufmann)分析說:“這造成了人際關係的複雜化。 曾經, 我們只有家人、朋友和愛人這很少的感情投資對象。 ”

帶給我們安全感

人際關係的這種複雜化源於人們對一個更易融入、更加寬廣的世界的嚮往, 但同時這個世界也更加不穩定。

沒有人能確保自己不會離婚, 沒有哪份工作是鐵飯碗。 “因此, 必須要同時對多種關係進行投資, 在自己周圍編織起一張保護網。 ”社會心理學家多明尼克·皮卡迪(Dominique Picard)解釋說:“今天, 誰都知道不能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

於是, 我們的排程總是要兼顧各種關係。 一定要花時間與愛人、家人在一起, 也要不時與新朋友、同事聚會, 還要時常與老朋友聯絡;和老同學追憶當年的美好時光,

也想學個MBA擴展新的同學資源;兼顧那些在社交領域、職場建立起來的各種關係是必要的, 抽時間參加環保組織也是應該的;得留出點時間來健身、運動, 還要和女友們一起愉快地逛逛商店……

人性是無限豐富的, 人際關係也是無限可塑的。 追求實用、多樣化的人際關係, 表明人們希望滿足多方面需求、開發個性的多面性。 在發展多重人際關係的同時, 我們仿佛更能把握住自己的生活了。

34歲的方芳決定通過擴展人際關係給自己的婚姻生活注入新鮮空氣。 “我定期參加一些心理工作坊, 既可以使我避免把自己的煩惱轉嫁給我丈夫, 還可以結識許多與眾不同的朋友。 和他們在一起,

我學會用另一種方式認識自己。 ”

${FDPageBreak}

品質重於數量

與父輩相比, 我們的交際面更廣了, 認識的人也更多了。 但是, 仔細想想, 我們的人際交往中很多也許只能算是工作關係;打開MSN, 看著上面數以百計的小人兒, 有幾位是可以進行情感交流的朋友?手裡握著一大堆名片, 可是其中恐怕有一半不會再見面。 我們與多數朋友的交往頻率並不高, 嘴上雖稱“哥們兒姐們兒”, 但自己心裡也不敢說這關係是不是經得起考驗。

朋友多肯定是好事, 但是為什麼當我們擁有了朋友和熟人的社交網路, 還是不滿足, 還是會感到孤獨?也許, 僅僅交往人數增加並不能讓我們獲得充實的人際關係。 就人際關係而言, 品質重於數量。 當擁有一定人際網,

也許就應該轉而發展更為深厚、高品質的關係。

我們能否真正投入其中?

實用且多樣化的人際關係也帶來一個問題:當我們按照自己的需要在人際網中挑挑揀揀時, 我們能否真正投入其中?

現在人們只需輕點滑鼠, 就能交到朋友, 找到愛情, 與人分享夢想、激情和問題。 但是, 心理分析學家米高·本尼賽戈(Miguel Benasayag)指出:“在互聯網上, 人們能夠及時交流, 卻未必能在其中建立起真正的聯繫。 因為在這個自戀主義盛行的社會中, 人們其實是在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 ”

就連和老朋友的交往也總是以試探性的“最近忙嗎”開頭。 總覺得他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生怕自己打擾了對方, 有開心的事想一起分享時如此;遇到困擾需要分擔時更是如此。

為了不打擾、不傷害到對方, 便選擇保持距離的交往方式, 以為這是對對方體貼的表現。 實際上, 這何嘗不是我們不自信, 不信任他人, 害怕受到傷害的表現?

在吉恩-克勞德·考夫曼看來, 我們“對他人的興趣”伴隨著某種以害怕承諾和渴望控制為特徵的謹小慎微的心態。 “人們希望和他人建立聯繫, 但卻不願被這種關係所束縛。 聯繫建立的越多, 人們越不願真正投入其中。 要想使自己被他人環繞, 既要懂得如何選擇、組織和把握自己的人際網, 同時也要使自己投入其中, 並對他人付出信任。 ”

${FDPageBreak}

交流給人帶來滿足感

那麼, 怎樣選擇積極有益的人際關係呢?多明尼克·皮卡迪特別指出一條:親近那些既與自己相似又能與自己互補的人。 “能給人帶來滿足感的關係,不僅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同時必須建立在交流的基礎上。因為只有在交流中,人們才能豐富自我,才能真正建立起聯繫。”

心理學家米哈伊·奇凱岑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更好地生活》一書中寫道:“一種有益的關係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首先,‘我’的目標與他人的目標必須能夠相容;第二,雙方都願意為達成對方的目標而作出努力。”

慷慨的為人和清醒的頭腦之所以能造就良好的人際關係,正是因為它把相似和相異的人連結起來。

網路見證:誰讓你感動?

好的關係會帶給我們幸福與滿足感。近期的人際互動中,什麼人和事最令你感動?《心理月刊》網站的網友與你一起分享他們的感動。

一個措手不及的擁抱(yyyg)

學生已經畢業,沒想過,她會在我生日時來看我。她走進我的辦公室,我還沒有認出她,她就大叫一聲:“老師,我真想你!”然後給了我一個措手不及的擁抱。我被這個擁抱深深打動,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幸福感——這讓我對我的職業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在繁重的工作中找到了快樂。感謝這個學生,感謝這個措手不及的擁抱,我會珍藏永遠。

老公原諒了我的出軌(哥本哈根的人魚)

結婚4年時,我出軌了。因為看不到老公的體貼,耐不住婚姻的寂寞。我並不想離開老公,不斷地掐斷這關係,又情不自禁地重拾起來。一直以為老公被蒙在鼓裡。一次晚飯後,他出人意料地關上燈,點亮燭臺,道出了他的痛苦。

那晚,我們把多年沒有說出口的話都講了個透。我們相擁而泣,無數次地向對方說“對不起”,我也第一次聽到老公撕心裂肺地說愛我!

門再次開啟(ye深人靜)

匆匆跑出家門,看到電梯門正慢慢關上。沒抱希望,就想著趕緊走樓梯,可是這時電梯門卻又開了。我看到一張溫柔的微笑的臉,女孩雖然什麼都沒說,但那種善良讓我感動,那種默契讓我回味。那微笑已在我心中定格,我要把這溫暖和關愛繼續傳遞下去!

${FDPageBreak}

被窩裡的雞蛋(be “能給人帶來滿足感的關係,不僅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同時必須建立在交流的基礎上。因為只有在交流中,人們才能豐富自我,才能真正建立起聯繫。”

心理學家米哈伊·奇凱岑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在《更好地生活》一書中寫道:“一種有益的關係必須滿足兩個條件:首先,‘我’的目標與他人的目標必須能夠相容;第二,雙方都願意為達成對方的目標而作出努力。”

慷慨的為人和清醒的頭腦之所以能造就良好的人際關係,正是因為它把相似和相異的人連結起來。

網路見證:誰讓你感動?

好的關係會帶給我們幸福與滿足感。近期的人際互動中,什麼人和事最令你感動?《心理月刊》網站的網友與你一起分享他們的感動。

一個措手不及的擁抱(yyyg)

學生已經畢業,沒想過,她會在我生日時來看我。她走進我的辦公室,我還沒有認出她,她就大叫一聲:“老師,我真想你!”然後給了我一個措手不及的擁抱。我被這個擁抱深深打動,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幸福感——這讓我對我的職業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在繁重的工作中找到了快樂。感謝這個學生,感謝這個措手不及的擁抱,我會珍藏永遠。

老公原諒了我的出軌(哥本哈根的人魚)

結婚4年時,我出軌了。因為看不到老公的體貼,耐不住婚姻的寂寞。我並不想離開老公,不斷地掐斷這關係,又情不自禁地重拾起來。一直以為老公被蒙在鼓裡。一次晚飯後,他出人意料地關上燈,點亮燭臺,道出了他的痛苦。

那晚,我們把多年沒有說出口的話都講了個透。我們相擁而泣,無數次地向對方說“對不起”,我也第一次聽到老公撕心裂肺地說愛我!

門再次開啟(ye深人靜)

匆匆跑出家門,看到電梯門正慢慢關上。沒抱希望,就想著趕緊走樓梯,可是這時電梯門卻又開了。我看到一張溫柔的微笑的臉,女孩雖然什麼都沒說,但那種善良讓我感動,那種默契讓我回味。那微笑已在我心中定格,我要把這溫暖和關愛繼續傳遞下去!

${FDPageBreak}

被窩裡的雞蛋(be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