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位單親媽媽因13歲女兒沒有打掃房子, 以衛生巾塞進女兒的嘴巴等方式體罰, 親戚發現後將事件告訴社工並報警。 該單親母親承認曾打女兒, 但並非存心傷害對方, 並表示想“教女”, 只是使用了錯的方式, 現已後悔。 據說, 該母親患有抑鬱症, 其女兒現就讀初中一年級, 處於反叛期, 母親不懂處理才用錯的方式管教。 目前, 香港社會福利署已介入事件, 其女兒被判18個月保護令, 現入住關愛中心。
上面案例中的母親如果懂得正確的教育方法, 恰當地應對女兒的青春期, 就不會發生虐待事件了。 那麼,
尊重孩子, 採取鼓勵為主的教育方式
把孩子當成人來對待, 將言論權還給孩子, 把選擇權、決策權部分的交給孩子。 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讓孩子參與討論與決策。 對孩子的優點和取得的成績及時肯定, 在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多鼓勵、少批評。
利用不同情景進行教育
發揮家庭教育靈活機動的優勢, 充分利用生活現成的情境, 自然地恰當地進行教育。 孩子身處其境, 感受其事其人, 父母在旁邊給予觀念的點撥、態度的選擇、行為的指導。 此法關鍵在於時機的把握。
給孩子買書, 讓孩子自學自省
買一本或者借一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青春期教育科普讀物, 讓孩子自己閱讀,
轉移孩子的興趣
青春期孩子精力充沛, 活動能量很大。 家長不要以為整天學習就可以拴住他們的心。 父母的任務是把家庭生活安排得豐富一些, 每逢週末, 安排一些全家參與的趣味活動,
讓孩子寫寫日記
允許、支持孩子記日記, 要求寫真人真事, 提倡寫真情實感, 留下少年時成長的足跡。 這是引導孩子正確認識環境、認識自己的自省自律的好方法。 孩子如果把日記鎖起來, 也很正常, 應該允許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 其實, 允許孩子在日記中編寫自己的幻想情節, 創造一些子虛烏有的事情, 在日記中浪漫一番, 這是合情合理的心理宣洩, 有利於性格內向孩子的心理調適。
作孩子的知心朋友
青春期的孩子對事物的辨別能力還很欠缺, 猜疑、胡思亂想嚴重, 在遇上對自己不利的事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