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白前的炮製方法

白前又名石藍、鵝白前。 載《雷公炮炙論》。 系蘿摩科植物柳葉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 (Decne.)Schltr. ex Levl.或芫花葉白前Cynanchum glaucescens(Decne.)Hand.-Mazz.的乾燥根莖及根。 秋季採挖, 除去地上莖, 洗淨, 乾燥。

炮製方法】1.白前 《雷公炮炙論》:”凡使……去頭、須了, 焙乾, 任入藥中用。 ”《本草經集注》:“三分斬之”, “劈破。 ”《魯急千金要方》:“銼。 ”《證類本草》:“搗為末。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洗淨, 潤透, 切段, 乾燥。

2.蜜白前 取煉蜜, 加適量開水稀釋, 淋于淨白前段內拌勻, 悶潤, 置炒制容器內, 用文火加熱, 炒至表面深黃色, 不粘手時, 取出, 晾涼。 或將白前段炒熱後, 加蜜拌勻炒至深黃色, 冷後不粘手為度。 白前段每100kg, 用煉蜜25kg。

3.炒白前 《增廣驗方新編》:“飯上蒸一次再炒。

”現行, 取白前段, 置熱鍋中, 用文火炒至老黃色, 微焦, 取出, 放涼。

【飲片性狀】柳葉白前為細圓形小段, 表面黃棕色或淡黃色, 切面灰黃色或灰白色, 中空, 質脆易斷, 氣微, 味微甘;芫花葉白前, 為細圓形小段, 表面灰綠色或淡黃色, 質較硬, 氣微弱, 味微甜。 蜜白前, 表面深黃色, 微有光澤, 略帶黏性, 味甜。 炒白前形如白前, 表面老黃色。

【炮製作用】白前性味辛、苦, 微溫。 歸肺經。 共有降氣, 消痰, 止咳的功能。 用於肺氣壅實, 咳嗽痰多, 胸滿喘急等證。 白前生用, 味辛, 對胃有一定刺激性, 但性微溫而不燥熱, 長於解表理肺, 降氣化痰。 用於風寒咳嗽, 痰濕咳喘, 亦可用於肺熱咳嗽等證。 如治風寒咳嗽的白前散(《太平聖惠方》);久咳上逆的白前湯(《外台秘要》)。

白前蜜炙後, 能緩和白前對胃的刺激性, 增強潤肺降氣, 化痰止咳的作用。 用於肺虛咳嗽, 肺燥咳嗽, 咳嗽痰多等證。

【炮製研究】南北朝劉宋時代有甘草水浸後焙乾(《雷公炮炙論》)的方法。 此法一直沿用至清代。 明、清時代又增加了焙制(《醫宗必讀》)、湯泡去須焙(《醫方集解》)、飯上蒸後炒(《增廣驗方新編》)的炮製方法。 蜜炙法炮製起自近代, 取其潤肺降氣之作用, 現已作為法定的炮製方法。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