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青礞石的炮製方法

青礞石又名礞石。 載《嘉祐本草》。 系變質岩類黑雲母片岩或綠泥石化雲母碳酸鹽片岩Lapischloritio全年均可采。 採挖後, 除去泥砂和雜石。

炮製方法】1.青礞石《嘉祐本草》:“研為細粉。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及泥土, 砸碎或研成粗粉。

2.煆青礞石(1)明煆《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炭火燒一伏時。 ”《丹溪心法》:“煆。 ”《醫學入門》:“入鹽泥固濟罐內, 火煆一日細研。 ”《車經逢原》:“煆過, 杵細水飛。 ”現行, 取淨青礞石塊, 置耐火容器內, 用武火加熱, 煆至紅透, 取出放涼。 或取整塊直接煆燒亦可。

(2)硝煆《聖濟總錄》:“礞石、硝石各一份, 二味同研勻細, 熔作汁, 用皂角子三枚,

旋旋入煙絕為度, 放冷研。 ”《本草品匯精要》:“每二兩, 捶碎, 用焰硝二兩, 同入小砂罐內, 瓦片蓋定, 鐵線縛之, 鹽泥圓濟, 曬乾。 火煆紅, 上有金星透出為度。 候冷, 研為極細末。 ”《本草蒙筌》:“欲辨真假, 須依法制。 敲碎小顆粒, 貯傾銀罐中, 攙半焰硝, 鹽泥固濟, 武火煆一炷香, 取出色若雌黃, 質脆易擂方為不假, 成末以水飛細, 入藥作散為丸。 ”《本草乘雅半偈》:“以青色堅細、擊開有白星點點者為貴。 修治以大坩堝一個, 用礞石四兩, 杵碎, 入消石等分拌勻, 炭火十五斤蔟定, 煆至消盡, 星黃如麩金。 取出研極細, 水飛數次, 曬乾, 再乳萬匝。 ”《醫宗金鑒》:“焰硝煆過, 埋地內七日用。 ”現行, 取淨礞石小塊, 加等量火硝混勻, 置耐火容器內, 加蓋, 武火加熱, 煆至煙盡, 取出放涼,
水飛細粉。

【飲片性狀】青礞石為不規則的扁片, 大小不一, 褐黑色或綠墨色或灰色或灰綠色。 粹粒綠黑色(黑雲母)或灰綠色(綠泥石化雲母), 具玻璃樣光澤, 斷面呈片狀, 可見閃閃發亮的星點, 無臭, 味淡。 煆青礞石呈粉末狀, 青黃綠色, 質軟, 光澤消失。 硝煆青礞石呈金黃色, 輕打可碎, 部分呈塊狀, 稍有火硝氣。

【炮製作用】青礞石性味甘、咸, 平。 歸肺、心、肝經。 具有墜痰下氣, 平肝鎮驚功能。 用於頑痰交結, 咳逆喘急, 癲癎發狂, 煩躁胸悶, 驚風抽搐。 如治頑痰、老痰交結的礞石滾痰丸(《景嶽全書》), 治癲狂、驚癎的奪命散(《嬰孩寶書》), 治急慢驚風的湯氏方奪命散(《醫方大成》), 治滑泄久痢的金寶神丹(《楊氏家藏方》)。 煆後質地酥鬆, 便於粉碎加工, 易於煎出有效成分,

利於製作丸散。 硝煆後可增強下氣墜痰功效, 能逐陳積伏匿之疾。 如治急慢驚風, 痰潮壅滯, 塞於喉間, 命在須臾的奪命散(《醫方大成》)。

【炮製研究】古代本草記載的礞石系指青礞石, 歷代處方寫礞石應指青礞石。 礞石自古至今多煆用, 尢以硝煆居多。 此外尚有皂角子、薑汁、藜蘆汁煆淬。 硝石破積散堅, 推陳致新, 治風熱癲癎, 風眩頭痛等;皂角子潤燥通便, 導引痰積從大便下;藜蘆催吐, 與各藥合制能增強礞石的墜痰作用, 使其功效更為剽悍。 水飛法可除去部分可溶性毒質, 且可使細微性細膩。

X射線衍射分析結果, 綠泥石質青礞石以綠泥石為主, 含少量石英、透閃石;黑雲母質礞石以黑雲母為主, 並含少量石英、透石等。 青礞石的熱分析結果,

綠泥石質青礞石在125℃有一吸收(小).類似於水化雲母。 煆青礞石在320℃、573℃、783℃都有微小的吸熱, 690℃始顯失重, 說明煆制溫度未達到690℃。 青礞石入湯劑, 生樣水溶出率為0.11%.煆樣為2.35%。 很多被吸附的微量元素隨生綠泥石分散水中而從水溶液中檢出。 煆後, 這些元素及礦物中主成分重新組合, 在水中反而不被溶出或較難溶出。 綠泥石較易溶於酸, 其主、次成分溶出量均大於陽起石。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