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方劑>正文

小兒營養不良中藥方劑

小兒營養不良是一種比較不好的現象, 小兒正是生長發育的時期, 如果出現營養不良, 對身體的成長都會受到影響。 那麼, 小兒營養不良應該怎麼辦呢?營養不良的症狀是什麼?其藥膳方是什麼?趕緊來看看吧!

營養不良是小兒常見的慢性疾病。 主要是因為飲食不當而導致, 如果其他疾病久而不愈, 影響了消化功能也會發生營養不良。

患病的小兒突出的臨床表現是形體消瘦, 另外還可以見到面黃少華, 毛髮稀疏, 精神不振, 煩躁不寧, 飲食異常, 腹部脹大, 皮膚乾皺, 大便不調。 本病的發病不受季節、地區的限制。

各年齡都可以發病, 以1~6歲兒童發病率最高。

本病起病緩慢, 病程遷延, 病久者症情亦逐漸加重, 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 而且容易合併其他疾病而危及生命。 本病中醫稱為疳證。

[主要症狀]

營養不良的最初表現為體重不增或減輕, 皮下脂肪減少, 逐漸出現消瘦, 體格生長速度減慢, 直至停頓。 長期營養不良影響身高的增長。 全身各部位的皮下脂肪消減按一定的順序發生, 最先是腹部, 然後是軀幹、臀部、四肢, 最後是面部。 嚴重的營養不良會影響智力的發育, 西醫一般將營養不良按程度不同分為三度, 輕度、中度及重度。

按中醫辨證, 患病初期的小兒形體略見消瘦, 面色萎黃少華, 毛髮稀疏, 厭食或食欲不振, 好發脾氣,

大便幹稀不調, 是疳氣證。 疾病中期, 形體明顯消瘦, 脘腹脹大, 甚則青筋暴露, 面色萎黃, 毛髮稀黃, 結穗, 精神不振或煩躁, 伴揉眉挖鼻、吮指磨牙, 食欲減退, 或善食易饑, 或嗜食生米、泥土等異物, 是疳積證。

疾病的後期, 小兒極度消瘦, 皮包骨頭, 大肉已脫, 皮膚乾癟起皺, 毛髮乾枯, 腹凹如舟, 精神委靡, 啼哭無力, 表情呆滯, 睡時露睛, 杳不思納, 大便稀溏或便秘, 時有低熱, 口唇乾燥, 是幹疳證。 在病變過程中, 若兩目乾澀, 畏光羞明, 眼角赤爛, 甚則黑睛渾濁, 白睛生翳, 夜間視物不明, 是維生素A缺乏, 中醫稱為眼疳。

口舌生瘡, 甚則口舌糜爛、穢臭難聞, 面赤唇紅, 五心煩熱, 是維生素B缺乏, 中醫稱為心疳。 營養不良的小兒還會出現水腫, 偏脾陽不振者面浮身腫,

面色無華, 神倦乏力, 納少便溏, 小便短少;偏腎陽虛衰者全身浮腫, 腰以下水腫明顯, 按之凹陷不起, 尿少, 四肢不溫, 怯寒神疲, 面色白, 營養不良性水腫, 中醫稱為疳腫脹。

藥膳方

(1)雞肝

雞肝1具(或豬、羊肝30g), 蒼術10g, 煮熟, 食肝飲湯, 連服1~2個星期。 用於兼眼疳症者。

(2)肥兒百皮糕

炒白術22kg, 炒黨參3.4kg, 炒山藥、炒米仁、茯苓、炒芡實、炒蓮子各6kg, 炒陳皮1.6kg, 焦山楂、焦神曲各3.6kg, 炒扁豆12kg, 炒粳米、炒糯米各75kg, 糖200kg。 上藥打粉和勻, 做成糕食用。 每日服30~100g, 每日分3次。 嬰幼兒可用開水調成糊狀服用。

(3)茯苓糕

白茯苓、白蓮肉(炒微焦)、大麥粉(炒焦)、胡桃肉(炒微焦)、黑芝麻(炒微焦)各50g, 淨白糖100g, 上藥共研細末, 再加白糖共拌和調勻上蒸籠, 蒸後即成糕糊。 取出切為小塊。 候冷卻, 收藏。

乾燥後隨時可取食, 每日10~15g。

(4)內金橘皮砂仁粥

雞內金、幹橘皮各5g, 砂仁2g, 共研細末。 粳米30~50g煮成粥, 熟時加入藥末, 調白糖適量服。 有運脾消食, 化積理氣之功能。 用於小兒疳積, 消化不良, 噁心嘔吐, 腹脹滿等。

(5)檳榔豬肚棗術粥

豬肚1只洗淨, 切成小塊, 同白術10g, 大棗100枚, 生薑5片, 檳榔10g, 共入鍋中, 水煎去渣, 取汁, 以汁同粳米30~50g煮粥即成。 分次服, 每日1劑, 連服3~5日。 豬肚可揀出, 加調料食之。 用於疳證脾虛氣弱, 消化不良, 腹脹便溏者。

(6)薑橘椒魚湯

取200g左右活鯽魚1條, 去鰓鱗內臟, 洗淨, 生薑20~30g, 切成薄片, 將生薑、橘皮5~10g, 胡椒2~3g, 一同用紗布包紮好, 放入鯽魚肚內, 加水適量, 用小火燉熟, 最後取出藥袋, 加入蔥末2~3g, 細鹽3~5g, 稍煮即可。 分2~3 欠, 空腹時溫熱服食。 具有溫中暖胃, 補虛散寒作用,

適用於疳證見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體質虛弱者。 宜趁熱服用, 冷後不宜服。

結語:通過以上的這篇文章的相關介紹之後, 相信廣大的讀者朋友們對於這個治療小兒營養不良的中藥方劑一定是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相關的瞭解了吧!這個中藥方劑的效果是比較不錯的。 最後祝早日康復哦!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