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治療吞酸要和順胃氣

“吞酸”之病機, 多數醫家認為寒則陽氣不舒, 氣不舒則鬱而為熱, 熱則酸矣。 若不因寒而酸者, 多見於水氣鬱甚, 薰蒸濕土而成或吞酸或吐酸也。 此外, 飲食太過, 胃脘填塞, 脾氣不運而酸者, 是怫郁之鬱, 濕熱蒸變, 然總是木氣所致。 醫家張景嶽雲, “但其順而下行, 則人所不覺, 逆而上出, 則喉口難下甚耳”。 說明吞酸之發生, 在於“氣不舒”、“脾氣不運”, 繼而升降失職, 胃氣上逆成吞酸。 肝、脾、胃之氣機失調, 是吞酸的主要病機。

現代醫學也認為, 吞酸多由於胃腸功能紊亂, 胃中氣體不能順利下排而隨噯氣將胃液反流至咽部,

而出現吞酸。 這與中醫肝氣鬱結, 脾氣不運, 胃氣上逆, 是相吻合的。

中醫治療吞酸, 治以調理肝脾, 使胃氣和順為治療原則。 要達到調理肝脾, 當需從整體進行辨證論治, 審證求因, 補其不足, 瀉其有餘。 或清或利, 或消或行, 使肝舒脾健, 吞酸自消。 臨床上常用治吞酸的方劑如左金丸、越鞠丸等, 均有理氣降逆作用。 左金丸用於肝鬱化火者;越鞠丸則用於氣、血、痰、火、濕、食之鬱結所致之吞酸。 除此之外, 保和丸、平胃散也因其有善治食滯, 或濕郁於內, 脾胃不和而吞酸者。 對於虛證, 常用香砂六君子東加減, 以健脾和胃。 對於脾胃虛寒者, 則選用黃芪建中湯理中湯等。 中藥調理胃腸肝脾功能之品有:木香、砂仁、陳皮、半夏、白蔻仁、吳茱萸等,

均為治療吞酸症之良藥。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