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若要痰飲退 宜用姜辛味

醫聖張仲景治痰飲的基本原則是“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 ”他把乾薑、細辛、五味子配伍使用, 體現了這一大法。 三藥均性溫入肺, 乾薑、細辛溫肺化痰, 五味子收斂肺氣。

此三藥聯用, 散中有收, 收中有散, 彼此協同, 互相制約, 體現了“溫藥和之”之義。 小青龍湯、苓甘五味姜辛東加減方、厚朴麻黃湯等方均以此為主溫化痰飲。 證之臨床, 確實有效。

外寒內飲, 飲停於肺, 小青龍湯是療效確鑿之方。 水停心下, 水氣淩心, 胸脅支滿, 目眩心悸, 苓桂術甘湯溫陽強心, 健脾化飲。 但在某些心臟病寒飲氾濫之際, 該方尚難取效,

每加乾薑、細辛、五味子助之, 往往飲邪溫化, 心病可緩。

“脾為生痰之源”, 對某些慢性心肺疾病之痰飲內盛證, 六君子湯可治, 但須加姜、辛、味其效始見。 寒飲在肝, 其證以嘔、咳、涎三者並見而不氣喘, 此肝寒犯胃射肺, 每以吳茱萸東加姜、辛、味以及半夏投之, 常能獲效。

寒飲在腎之咳喘多見於老年患者, 痰涎極盛, 舌質反見光紅, 乃下焦寒飲內停, 虛陽上浮之假像, 當投真武東加姜、辛、味溫腎健脾化飲, 隨痰量減少, 咳喘漸平, 舌質亦由紅轉淡。

另有一類陽虛痰喘, 痰飲不及真武湯證之盛, 但腎陽虧虛腰膝酸冷, 宜補腎化痰, 每以陽和東加姜、辛、味治之, 效果良好。

陰虛水泛為痰之患者, 臨床不乏其例, 舌紅脈細數為腎陰虧虛, 咳喘難臥, 痰涎清稀量多為飲邪氾濫,

投以金水六君煎加姜、辛、味, 重用熟地以滋養腎陰, 其療效甚佳, 但不加則效力大減。

此外, 更有心肺脾陰陽兩虛之痰喘, 病涉多髒, 陰陽乘戾, 寒熱混雜, 虛實互見, 症見咳喘咯痰, 動則尤甚;汗出心悸, 而面唇紫紺;上見口渴不飲, 唇舌乏津;中見胃脘痞滿, 胃納呆滯;下見腰膝酸冷, 小便清長, 舌質深紅少苔, 脈象細數而促。

此上有虛熱, 下見虛寒, 肺失肅降, 脾不運化, 腎不納氣, 心腎不交, 痰飲內盛, 是某些心肺疾病發展到晚期的危重階段, 急以《馮氏錦囊》全真一氣東加姜、辛(原方有五味子)投之, 常可使病情緩解。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