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XX, 女, 2月, 1961年3月15日因發熱、煩躁、喘促住入某醫院。
住院檢查摘要:兩肺滿布水泡音, 體溫39℃, 脈搏180次/分, 呼吸80次/分, 面青, 口唇青紫。 臨床診斷:重症肺炎。
病程與治療:會診時, 患兒身熱無汗, 煩躁不安, 喘促而面青黯, 舌淡, 苔白微膩, 脈浮數, 屬感受風寒, 肺衛鬱閉, 治宜辛溫解表。
處方:
麻黃三分 杏仁八分 甘草二分 前胡五分 桔梗五分 僵蠶一錢 蔥白(連須)一寸
次日複診:患兒體溫微降, 手心潤, 面已紅潤, 微煩躁, 喘促減, 舌質微紅, 膩苔減, 脈細數, 原方加生石膏一錢, 再服一劑。
三診:熱退, 喘平, 煩止, 微咳有痰, 舌淡無苔, 脈滑, 此表邪已解,
法半夏一錢 化橘紅八分 甘草三分 川貝一錢 杏仁一錢 竹茹一錢 枇杷葉二錢 服後, 諸證悉愈, 觀察二日出院。
按:本例初起病情雖重, 但治療及時, 蒲老抓住身熱無汗、喘促而面青黯, 舌淡, 苔白微膩等症候, 診為風寒閉肺之寒喘。 急以微辛微溫之劑, 解散風寒, 適中病機, 故能迎刃而解。 若只謂肺炎屬風溫範疇, 又當春令這時, 而只用辛涼, 則表不解而肺衛愈閉, 將延誤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