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蒲輔周麻後傷陽醫案

史XX, 男, 1歲, 1963年4月12日會診。

病程已越一月, 初起由發熱十天始出麻疹, 但出之不順, 出遲而沒速, 因而低熱久稽不退, 咳嗽微喘, 咽間有痰, 不思飲食, 大便日行二~三次, 稀水而色綠, 面色黯而顴紅, 肌肉消瘦, 皮膚枯燥, 脈沉遲無力, 舌淡唇淡, 無苔, 奄奄一息, 甚屬危殆。 此由先天不足, 後天營養失調, 本體素弱, 正不足以勝邪, 所以疹出不透, 出遲而沒速, 餘毒內陷肺胃, 又因苦寒過劑, 以致脾胃陽衰, 虛陽外浮, 救治之法, 以急扶胃陽為主, 若得胃陽回復則生。

處方:

炙甘草二錢 乾薑(炮老黃色)一錢 黨參一錢 粳米(炒黃)三錢 大棗(劈)二枚 二劑,

每劑煎取120毫升, 分六次服, 四小時一次。

二診:服第一劑, 稍有轉機, 開始少思飲食, 脈稍有力, 舌苔亦漸生, 服第二劑, 手足見潤汗, 仍咳喘有痰, 脈沉遲, 舌淡苔薄白, 此胃陽漸複, 正氣尚虛, 仍宜益氣溫陽。 處方:

人參一錢 白術一錢 茯苓一錢 炙甘草五分 乾薑五分 二劑。

三診:服一劑體溫恢復正常, 大便亦不清稀, 食納漸增, 兩顴不紅, 服二劑精神亦振, 周身由枯燥漸潮潤, 面色由黯見黃, 咽間已無痰聲, 輕度咳嗽, 舌仍淡, 苔黃白膩, 脈沉緩, 已有力, 此胃陽已複, 肺中虛冷漸化, 續以脾胃並調善其後。

處方:

黨參一錢 白術八分 乾薑四分 炙甘草四分 厚朴一錢 法夏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薏苡仁三錢 麥芽一錢五分 二劑。 停藥以飲食調理一周而出院。

按:本例疹後低熱不退, 咳嗽而喘, 下利顴紅, 西醫診為疹後肺炎, 中醫則診為疹後傷陽, 虛陽外浮, 尤以胃陽為重點, 故取甘草乾薑湯急複胃陽。 或謂肺炎何以能用此方, 疹後一般多屬傷陰, 何以此證獨雲傷陽, 請釋其要。 曰:此問甚善。 疹後肺炎用甘草乾薑湯之例誠屬少見, 然《金匱要略》治肺痿則亦采此方, 蓋以肺中虛冷, 溫胃陽, 則陽施而肺中虛冷始化。 細析本例疹出不順, 出遲而沒速, 因其先天不足, 後天失養, 本體素弱, 本虛無力以鼓疹毒外出, 故出遲, 《醫宗金鑒》謂:“麻疹見形, 貴乎透徹, 出後細密紅潤, 則為佳美, 有不透徹者, 須察所因, ??????, 又有正氣虛弱, 不能送毒外時, 必面色挄白, 身微熱, 精神倦怠, 疹色白而不紅, 以人參敗毒散主之”。

說明遇此等證, 必須扶正托邪, 以助其外出之機, 因本例寒涼過劑, 反遏其毒, 故其沒亦速, 其毒內陷, 其陽式微, 胃陽衰肺亦虛冷, 此複胃陽即所以溫肺陽。 且麻後傷陰, 乃言其常, 治宜清涼;本例素稟不足, 治宜托邪扶正, 而過用寒涼, 致傷其陽, 乃其變, 病機既變, 治法亦當隨之而變, 這就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特點。 同時, 脾胃為肺之母氣, 虛則補其母, 故本例先用甘草乾薑湯以複陽, 次用四君加乾薑以益氣溫中, 終用理中複半夏人參厚朴甘草生薑湯, 仍以脾胃並調為治, 而肺炎亦隨之消失痊癒。 可見治脾胃即所以治肺, 不治肺而肺亦治, 這又是中醫隔一之治的特點。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