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五官科>正文

突發性耳聾有什麼防治措施

一、主因

突發性耳聾指素日聽力正常, 突然一耳聽覺消失, 多見於成人, 病人自覺耳脹滿或堵塞感, 有時頭暈。 常因內耳外傷, 感染, 美尼爾氏症、梅毒、藥物中毒, 聽神經瘤引起, 也有原因不明的突發性耳聾。 感冒、疲勞, 情緒激動、飲酒、用力擤鼻涕, 常可誘發本病。

二、判斷

1.耳聾:常在幾小時或1周內加重, 多見單側, 成年人偶有雙側者。 耳內鼓膜多正常。 患者驟然聽一能“砰砰”或“卡嗒”聲即發病。

2.耳鳴:耳鳴常於發病前或病後出現, 多為陣發性高頻聲調。 70%以上有此現象。

3.眩暈:常出現於耳聾前後, 伴有噁心、嘔吐、頭痛。 50%以上病者出現此現象。

三、急救

救治原則是查明原因, 對症治療。

1.使病人安靜休息, 情緒不要急躁。

2.不要增加咽鼓管氣壓, 不用力擤鼻涕等。

3.原因未明前應限制水和食鹽的攝入量。

4.病人情緒不穩定時可口服安定2.5mg/次, 3次/日。

5.有條件可用抗生紗、高壓氧等。

6.可用葛根片3次/日, 3片/次口服。

四、預防

1.預防耳外傷和感染。

2.慎用鏈黴素, 卡那黴素等以防中毒。

3.如患有聽神經瘤、梅毒等病時, 應及時治療。

4.情緒要穩定, 防感冒和疲勞過度。

以耳前關節區疼痛, 不適, 下頜不能正常活動為特徵。

“掉下巴”後應及時復位, 復位後限制下頜活動。 復位前, 術者應讓患者作好思想準備, 精神不宜緊張, 肌肉要放鬆, 必要時, 復位前可給鎮靜劑。 兩拇指明確是雙側或是單側脫位,

以便復位時協調用力。 常用的手法復位有口內法、口外法、頜間復位法三種。 (一)口內法:患者端坐位(但頭部緊靠牆壁), 下頜牙合面的位置應低於墳者兩臂下垂時肘關節水準。 術者立于患者前方, 兩拇指以紗布伸入口內, 盡可能身後放在下頜磨牙合面上, 其餘手指握住下頜體部下緣。 復位時拇指壓下頜骨向下, 力量逐漸增大, 其餘手指將頦部緩慢上推, 當髁狀突移到關節水準以下時, 再輕輕向後推動, 此時髁狀突即可滑入關節窩而得復位。 有時在滑車回關節窩時能聽到清脆的彈響聲。 在即將復位閉頜時, 術者拇指應迅速滑向頰側口腔前庭, 以避免咬傷。 當兩側同時復位有困難時, 可先復位一側, 再復位另一側。

(二)口外法:病人和術者的體位同口內法。

復位時, 術者兩拇指放在患者兩則突出于顴弓下方的髁狀突之前緣, 即下關穴處, 然後用力將髁狀突向下方擠壓。 此時患者感覺下頜酸麻, 術者同時用兩手的食、中指托住兩下頜角, 以環指、小指托下頜體下緣, 各指配合將下頜角部和下頜體部推向前上方, 此時髁狀突即可滑入關節窩而得復位。 此法優點是沒有咬傷術者拇指的危險, 不需要太大的按壓力量。

(三)頜間復位法:病人體位同上述。 如復位右側, 術者站在右後方, 復位左側時術者坐于病人左前方, 左手掌及手指托持頦部, 右手如握筆式, 將一圓形軟木棒(約5~10毫米為宜)放在最後上下磨牙間合面上。 復位時, 左手穩重用力托於頦部,

使之向上, 當髁狀突向下移動到一定程度時, 左手掌間即會感到下頜車在移動而不穩定。 此時, 右手乘勢迅速轉動軟木棒向前方, 同時托頦部向後使髁狀突滑入關節窩。 隨即抽出木棒, 一側復位後, 再復位另一側。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