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常見運動損傷 急救方法大集合

在發生損傷後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或治療措施不當, 有可能造成繼發損傷或加重傷情, 為以後的恢復留下隱患, 如關節的習慣性扭傷或脫臼。 而有些損傷會導致嚴重後果甚至死亡, 如頸椎受傷可導致癱瘓。 因此掌握必要的損傷處理原則是十分重要的。

運動系統主要由骨骼、肌肉、韌帶組織構成, 通常肌肉的末端為很厚的帶狀結構即肌腱, 肌腱附著在骨頭上。 關節是骨頭與骨頭連接在一起的地方, 韌帶是為關節提供支援的強壯組織。 韌帶損傷輕者使關節不穩定或活動度增加, 重者導致關節內骨頭不能維持正常位置造成脫位。

摔倒、運動中受傷, 以及通常的扭曲、翻轉都可能造成運動系統不同組織的損傷, 我們通常把運動系統骨頭以外的肌肉韌帶等統稱為軟組織。

多種軟組織損傷

各種原因導致的軟組織損傷是日常生活最常見的, 從損傷的性質來分, 有扭傷、拉傷、挫傷、撕裂等。

肌肉拉傷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 當肌肉做主動的猛烈收縮時, 其收縮力超過了肌肉本身的承擔能力可以導致肌肉撕裂。 如跳遠時用力蹬地, 引起小腿後部肌肉拉傷等。

此外, 肌肉受力牽伸時超過了肌肉本身的伸展限度也可導致肌肉撕裂。 例如, 在做壓腿練習時, 如果用力過猛, 也可使被拉長的肌肉發生拉傷。

肌肉拉傷的部位可發生在肌腹或肌腹與肌腱交界處,

或肌腱的起止部。 輕者發生微細損傷, 重者則肌纖維大部分斷裂或完全斷裂, 甚至發生撕脫骨折。

肌肉拉傷時除損傷肌肉外, 常可傷及肌肉周圍的輔助結構, 如筋膜、腱鞘等。 筋膜撕裂、穿孔時, 肌肉損傷後, 出血和滲出液若沒有完全被吸收, 導致肌肉與筋膜粘連, 形成“肌肉筋膜炎”。

挫傷是鈍性外力直接作用於人體某部而引起的一種急性閉合性損傷。 如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

扭傷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 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及肌腱發生輕微撕裂所致。 日常生活中踝關節扭傷與腰扭傷最常見。

參加體育活動時若活動前準備不充分, 易發生扭傷;穿著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

或下臺階時不小心, 易發生蹠屈內翻, 這時外側副韌帶突然過度牽拉, 可引起踝部扭傷。

踝部扭傷輕者韌帶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則完全斷裂, 並有踝關節半脫位, 或併發骨折脫位。 頸椎腰椎扭傷常常是因為動作不正確、阻力過大或發力過猛造成。 在我們進行深蹲、硬拉等大重量訓練時容易出現, 平時生活中搬運重物、從高處跳下也可以導致扭傷。 特別是下背部肌肉薄弱或長期不運動的人更容易出現這個問題。

康復中的自我鍛煉

骨折和脫位患者在送達醫院後, 輕者醫生可進行手法重定, 重者需要手術治療。 重定後或手術後很多情況下需要石膏固定, 是否固定完了就等著拆除呢?

這是不對的,

在石膏固定期間一定要配合好醫生, 尤其注意觀察手足末梢的血供及活動情況, 如果石膏中的手指或腳趾發白、腫脹, 變得麻木或疼痛, 傷肢的手指或腳趾無法活動, 就須儘快去醫院。

要經常抬高患肢, 防止腫脹。 石膏幹固後, 未固定的關節應充分進行功能鍛煉。 保持石膏乾燥、整潔, 防止石膏破裂或滲水。

在石膏固定期間還需要進行功能鍛煉, 應以主動運動為主, 骨折l~2周內軟組織損傷尚未修復, 局部腫脹仍存在, 因此鍛煉主要形式是:通過肌肉收縮放鬆運動及在不影響斷端再移位元的情況下, 進行上下關節屈伸活動, 以幫助血液回流, 促進腫脹消退, 防止肌肉萎縮, 同時也通過肌肉收縮和舒張使骨折斷端得到加壓而促進癒合。

骨折2~3周後肢體腫脹疼痛已明顯減輕, 軟組織創傷已基本修復, 骨痂開始形成, 斷端初步連接, 除加強進行肌肉收縮與放鬆運動外, 其他關節均可逐漸加大主動活動度。

骨折達到臨床癒合標準, 石膏拆除後, 某些病人由於初期鍛煉比較差, 可能存在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肢體水腫等症狀。 這時必須繼續鼓勵病人加強功能鍛煉, 配合中藥外洗和推拿來促進關節活動和肌肉力量的迅速恢復。

另外, 還可據病情需要適當配合物理治療, 但應仍以主動鍛煉為主。 功能鍛煉是為了加速骨折癒合與恢復患肢功能, 所以對骨折有利的活動應鼓勵病人堅持鍛煉, 對骨折癒合不利的活動要嚴加防止, 例如股骨頸骨折, 就不要盤腿內收。

軟組織損傷處理方法

軟組織損傷後局部有疼痛、腫脹、組織內出血、壓痛和運動功能障礙。疼痛程度因人而異,與損傷的部位及傷情輕重有關;傷後出血程度及深淺部位不同,如皮內和皮下出血(瘀斑)或皮下組織的局限性血腫等。

輕度損傷後24小時內,應局部冷敷、加壓包紮、抬高傷肢並休息以促使局部血液迴圈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儘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不能使用局部揉搓等重手法,可外敷消腫藥物。疼痛較重者,可內服止痛劑。

傷48小時後,腫脹已基本消退,可進行溫熱療法,包括各種理療和按摩以促進腫脹吸收。

肌肉拉傷時,若出血較多,腫脹不斷發展或腫脹嚴重而影響血液迴圈時,應將傷患送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取出血塊,結紮出血的血管,做手術縫合斷裂肌肉。

在傷情允許的情況下,應儘早進行傷肢的功能鍛煉,逐漸增加抗阻力練習和參加一些非碰撞性練習,並配合進行按摩和理療等,直至關節活動功能恢復正常。

骨折及處理方法

骨折是指骨頭連續性的中斷,任何骨折的處理都需要專業醫師的參與,但為了防止損傷加重,你應該事先瞭解院前如何緊急處理傷處:

使用冰塊冷敷,可以緩解骨折處的疼痛和腫脹;

骨折患者有部分需要手術,因此就不要讓他吃任何東西,也不要喝水;

如果失血情況嚴重,馬上用消毒繃帶或乾淨的布壓住受傷部位止血,隨意搬運、亂動均會刺破局部血管導致出血,或使已經止血的骨折斷端再出血;

如果傷在四肢,在醫護人員不能及時趕來的情況下,利用比較堅硬的材質製作夾板,如木頭、金屬或塑膠。用布或膠帶將夾板牢牢地固定在受傷的骨骼上,但不要綁得太緊,以免影響血液迴圈。如果傷在上臂或肩膀,用布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懸掛帶,將受傷的胳膊掛在未受傷的肩膀上,然後在脖子後打結。不要移動受傷的胳膊或腿。

小貼士: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由於隨意搬動可使脊髓受壓,發生高位截癱或下肢癱瘓。

因此如果懷疑傷患可能傷及脊柱,一定要固定好頭部,不要讓傷患低頭或轉動頭部。使頭肩髖腰腿保持一條直線進行搬運,不要輕易改變傷患體位,尤其不能採用一人抬腋窩、一人抬腰、一人抬下肢的方法搬運,否則受傷的骨頭會刺傷脊髓,加重損傷。

傷患應固定在硬木板擔架上,急送醫院處理脊椎骨折脫位。適當限制飲食,避免腹脹影響呼吸。

傷後2~3周宜給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嚴重脊柱骨折多數需手術治療,手術後還應積極防治併發症,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部感染。對截癱患者,應定時翻身拍背,利用體位引流,幫助其排痰。

防止皮膚褥瘡,受傷後即應使用軟墊保護,並定時翻身,每2~3小時一次。保持大便通暢。康復治療要早,越早越容易恢復。

關節脫位及處理方法

關節脫位是指組成關節的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應關係,又叫脫臼,脫臼時骨骼由關節中脫出,產生移位。

脫臼通常會造成韌帶的拉扯或撕傷,關節變形疼痛伴重度的腫脹。若脫臼的骨骼壓迫神經,會造成脫臼關節以下的肢體麻木;若壓迫到血管,脫臼以下關節肢體會摸不到脈動且發紫。

對於任何脫臼的病患,一定要測量脈搏強度及檢查感覺功能,若摸不到脈博,則表示肢體已無足夠的血流供應,必須立即送醫就診。同時在急救過程中,注意測量脈搏及運動感覺功能。

如果距離醫院較遠,或不具備6小時內送達醫院的條件,必須進行必要的急救處理,以防止神經血管壓迫時間過長造成不可逆損傷。

日常生活最常見的是肩或肘關節的脫位,遇到這種情況後首先為避免病患再度跌倒受傷,應幫助其坐下或躺下,檢查是否有其他傷處,並檢查遠端脈搏。固定脫臼部位是減輕疼痛最佳的方法,自救的方法可用雜誌,厚報紙或紙板托住脫臼關節,減少疼痛。禁止進食,因為可能需要全身麻醉治療,使用冰敷減少病患疼痛及腫脹。

如果救助人員對骨骼不十分熟悉,不能判斷關節脫位是否合併骨折時,不要輕易實施關節脫位的復位。

多數關節脫位在醫院復位後,還須進行損傷關節的石膏固定,以促進韌帶癒合,防止韌帶癒合不良造成的關節鬆弛等併發症。

就不要盤腿內收。

軟組織損傷處理方法

軟組織損傷後局部有疼痛、腫脹、組織內出血、壓痛和運動功能障礙。疼痛程度因人而異,與損傷的部位及傷情輕重有關;傷後出血程度及深淺部位不同,如皮內和皮下出血(瘀斑)或皮下組織的局限性血腫等。

輕度損傷後24小時內,應局部冷敷、加壓包紮、抬高傷肢並休息以促使局部血液迴圈加快,組織間隙的滲出液儘快吸收,從而減輕疼痛。不能使用局部揉搓等重手法,可外敷消腫藥物。疼痛較重者,可內服止痛劑。

傷48小時後,腫脹已基本消退,可進行溫熱療法,包括各種理療和按摩以促進腫脹吸收。

肌肉拉傷時,若出血較多,腫脹不斷發展或腫脹嚴重而影響血液迴圈時,應將傷患送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取出血塊,結紮出血的血管,做手術縫合斷裂肌肉。

在傷情允許的情況下,應儘早進行傷肢的功能鍛煉,逐漸增加抗阻力練習和參加一些非碰撞性練習,並配合進行按摩和理療等,直至關節活動功能恢復正常。

骨折及處理方法

骨折是指骨頭連續性的中斷,任何骨折的處理都需要專業醫師的參與,但為了防止損傷加重,你應該事先瞭解院前如何緊急處理傷處:

使用冰塊冷敷,可以緩解骨折處的疼痛和腫脹;

骨折患者有部分需要手術,因此就不要讓他吃任何東西,也不要喝水;

如果失血情況嚴重,馬上用消毒繃帶或乾淨的布壓住受傷部位止血,隨意搬運、亂動均會刺破局部血管導致出血,或使已經止血的骨折斷端再出血;

如果傷在四肢,在醫護人員不能及時趕來的情況下,利用比較堅硬的材質製作夾板,如木頭、金屬或塑膠。用布或膠帶將夾板牢牢地固定在受傷的骨骼上,但不要綁得太緊,以免影響血液迴圈。如果傷在上臂或肩膀,用布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懸掛帶,將受傷的胳膊掛在未受傷的肩膀上,然後在脖子後打結。不要移動受傷的胳膊或腿。

小貼士: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由於隨意搬動可使脊髓受壓,發生高位截癱或下肢癱瘓。

因此如果懷疑傷患可能傷及脊柱,一定要固定好頭部,不要讓傷患低頭或轉動頭部。使頭肩髖腰腿保持一條直線進行搬運,不要輕易改變傷患體位,尤其不能採用一人抬腋窩、一人抬腰、一人抬下肢的方法搬運,否則受傷的骨頭會刺傷脊髓,加重損傷。

傷患應固定在硬木板擔架上,急送醫院處理脊椎骨折脫位。適當限制飲食,避免腹脹影響呼吸。

傷後2~3周宜給予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及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嚴重脊柱骨折多數需手術治療,手術後還應積極防治併發症,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部感染。對截癱患者,應定時翻身拍背,利用體位引流,幫助其排痰。

防止皮膚褥瘡,受傷後即應使用軟墊保護,並定時翻身,每2~3小時一次。保持大便通暢。康復治療要早,越早越容易恢復。

關節脫位及處理方法

關節脫位是指組成關節的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的對應關係,又叫脫臼,脫臼時骨骼由關節中脫出,產生移位。

脫臼通常會造成韌帶的拉扯或撕傷,關節變形疼痛伴重度的腫脹。若脫臼的骨骼壓迫神經,會造成脫臼關節以下的肢體麻木;若壓迫到血管,脫臼以下關節肢體會摸不到脈動且發紫。

對於任何脫臼的病患,一定要測量脈搏強度及檢查感覺功能,若摸不到脈博,則表示肢體已無足夠的血流供應,必須立即送醫就診。同時在急救過程中,注意測量脈搏及運動感覺功能。

如果距離醫院較遠,或不具備6小時內送達醫院的條件,必須進行必要的急救處理,以防止神經血管壓迫時間過長造成不可逆損傷。

日常生活最常見的是肩或肘關節的脫位,遇到這種情況後首先為避免病患再度跌倒受傷,應幫助其坐下或躺下,檢查是否有其他傷處,並檢查遠端脈搏。固定脫臼部位是減輕疼痛最佳的方法,自救的方法可用雜誌,厚報紙或紙板托住脫臼關節,減少疼痛。禁止進食,因為可能需要全身麻醉治療,使用冰敷減少病患疼痛及腫脹。

如果救助人員對骨骼不十分熟悉,不能判斷關節脫位是否合併骨折時,不要輕易實施關節脫位的復位。

多數關節脫位在醫院復位後,還須進行損傷關節的石膏固定,以促進韌帶癒合,防止韌帶癒合不良造成的關節鬆弛等併發症。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怎樣預防運動損傷及處理

    建議先來醫院做一個全面的檢查,看情況嚴不嚴重,因為軟組織損傷在中醫認為是由於氣血瘀阻所致,所以在進行飲食調養時應該多食能活血的食物,如油菜苔、韭菜、大巢菜、地筍、山植、玫瑰花、海蜇、紅糖等。如果是急... [詳細答案]

  • 1回答

    醫生您好,兩年前因為運動損傷出現彈響髖的

    你好,由於沒有及時治療造成的緣故建議弄些活血舒絡的藥物治療! [詳細答案]

  • 1回答

    由於過度肌肉運動損傷有一年多

    高位損傷產生完全性橈神經麻痹:不能伸肘、伸腕和伸指,拇指不能伸直和外展,前臂在半旋前、半旋後位時不能屈肘(肱橈肌癱瘓),不能將前臂旋後(旋後肌癱瘓),肱三頭肌反射消失。肱骨中段病損時,肱三頭肌功能完... [詳細答案]

  • 1回答

    醫生您好,女,38歲,以前運動損傷

    需要做核磁共振檢查才能發現,如果是髕骨軟化症,會出現打軟腿的現象。平時儘量避免激烈體育運動,以及重體力勞動,避免蹲著、跪著,爬山運動最好也不要進行。 [詳細答案]

  • 1回答

    運動損傷要注意什麼?

    您好:要好好檢查一下,確定除了內側副韌帶的損傷外,還有否其它組織的損傷,只有確診了才可真正的對症治療。你每天除了慢跑外,還可以做靜蹲,也叫馬步,這個動作可以強壯膝關節的各個組織。平時要在運動時才可佩...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