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巴雪茄 盡享燃燒的從容

浪漫主義詩人拜倫說:“給我一支雪茄, 除此之外, 我別無所求。 ”

1492年, 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第一次見到了浸著拉美熱帶雨林味道的雪茄, 並在航海日記裡稱之為“燃燒的木頭”。 數百年時光流轉, 這只“燃燒的木頭”不再只是哈瓦那城櫃檯上簡簡單單的消費品, 而早已成為能撩起人們心中一種神秘牽引的符號。

雪茄往事

哥倫布發現的新大陸就是雪茄之都古巴, 這片土地上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 非常適合煙草的生長和雪茄的保存, 造就了這種品質醇厚、香氣馥鬱、回味雋永的煙草。 古巴自16世紀以來都是雪茄誕生最佳之地。

雖然後來因為美國禁運受到了加勒比海、多明尼加共和國、洪都拉斯和墨西哥的挑戰, 至今最精緻的仍然是古巴雪茄。

在古巴, 抽雪茄可謂司空見慣。 然而, 雪茄卻在歐洲人的推波助瀾下成為一種尊貴生活的象徵。 哥倫布和他的船員把煙草從美洲大陸帶回歐洲, 大力贊助航海的西班牙王室因此成為最早一批享用雪茄的歐洲人。

1831年, 西班牙王室授權當時作為西班牙殖民地的古巴生產煙草, 於是雪茄製造業在古巴蓬勃發展, 一直到今天, 每年古巴依舊象徵性地送一批柯哈芭(Cohiba)給西班牙國王。

政治家們同樣熱愛雪茄。 以邱吉爾命名的大號雪茄廣為人知, 他嘴上叼雪茄和戰時的“V”手勢一樣成為這位元首相的標誌。

南美的革命者們同樣熱情不減, 卡斯楚和切·格瓦拉都有叼著雪茄的深入人心的形象。

美國前副總統湯瑪斯·R·馬歇爾也曾經因為說了一句“美國需要一種上等的5美分雪茄”而與雪茄結緣, 只不過以這種“親民”姿態出現的廉價雪茄味道難聞, 入不了真愛雪茄人的法眼。

甚至還有這樣的傳聞稱,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在簽署古巴貿易限制令之前, 先把新聞秘書叫進辦公室, 說:“我需要很多雪茄, 大約1000支。 打電話給你的朋友們, 儘量多搞一些。 ”等到這1000支雪茄到手, 總統才拿穩筆寫下自己的名字。

需要靈感和激情的文藝圈更對雪茄寵愛有加。 關於雪茄的細節在歐美的小說裡隨處可尋, 在巴爾扎克·薩克雷或者狄更斯的小說裡,

雪茄常常會與白蘭地、小牛排一起組成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生活方式。 《嘉麗妹妹》的作者美國人德萊塞, 經常會小心翼翼地在街角的煙草鋪子裡買上一支雪茄, 才心滿意足地回家。

文人騷客關於雪茄的言論也屢屢被人提及。 馬克·吐溫說:“如果天堂裡不能抽雪茄, 我是不會去的。 ”;浪漫主義詩人拜倫更是直抒胸臆, 他曾說:“給我一支雪茄, 除此之外, 我別無所求。 ”

雪茄別味

雪茄之都古巴有一句古訓, “30歲的時候抽30環徑的雪茄, 50歲的時候抽50環徑的雪茄。 ”可見, 雪茄是要同人一起成長的, 並且需要一系列複雜講究的禮儀和規矩。

首先, 雪茄本身是一門藝術。 優質雪茄要靠手工卷制, 機器並不能根據煙草的狀況來做細微調整。

雪茄製作之前後都要經過醇化, 這一過程至少要兩年時間, 方能去除雜味, 散發純正香氣。 用音樂家瓦格納形容雪茄的話來說:“仿佛阿波羅神殿的女祭司清晨沐浴在太陽神的溫暖中一般。 ”複雜的過程造就了雪茄豐富的性格, 吸一支雪茄就會如同玩賞藝術品般帶來愉悅。

抽雪茄的方法也十分講究。 先要將雪茄在保濕箱裡放置幾小時, 然後取出加濕好的雪茄, 用精緻的雪茄剪或雪茄鉗將尾部的包煙皮剪下。 剪的時候不要一下剪得太多, 那樣的話吸大號的雪茄時就容易漏風, 最好剪一個直徑相當於雪茄杆直徑的3/4的圓孔, 剪下來的只是一小張煙皮而不剪到芯葉。

接下來是點燃雪茄。 用具最好是純淨植物油的油燈,

櫸木片或長支的無硫火柴或是名貴的純丁烷氣體打火機。 點火的時候, 橫著拿住雪茄湊近火苗, 緩緩地旋轉一周, 把雪茄預熱一下。 然後再靠近火苗, 讓它從邊緣至中央均勻地燃燒。

這個時候, 應該輕輕反吹兩口, 為的是驅除點煙時吸入的雜氣和熱流。 待驅除雜氣和熱流之後, 讓味道穩定下來, 然而抽上第一口。

雪茄有吸入, 啜吸、嚼煙、噴煙四種吸食方式。 深諳雪茄享用之道的人明白, 雪茄不是吸進肺裡的東西, 因為雪茄所含的尼古丁和焦油的含量是一般香煙的5倍。 比較合適的吸雪茄的方式是啜吸, 每隔幾分鐘, 將雪茄煙吸入口腔, 在齶中逗留, 品味後噴出, 任煙氣彌漫, 似夢幻般籠罩著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