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以上燒傷引起明顯的全身反應, 早期即可發生休克等。 因此必須在傷後重視全身治療, 已有休克等危象者更應在處理創面前先著手治療。
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 主要方法是根據Ⅱ°、Ⅲ°燒傷面積, 補液以維持有效血循環量。
1.早期補液的量和種類 國內、外研究者對燒傷補液療法設計了各種方案(公式)、。 按此方案, 一體重60kg燒傷Ⅱ°面積30%的病人, 每一24小時內補液量應為[60×30×1.5(額外丟失)]+2000(基礎需水量)=4700(ml), 其中晶體液1800ml、膠體液900ml和葡萄糖液2000ml。 第二個24小時應補晶體液900ml、膠體液450ml和葡萄糖液2000ml(共3350ml)。 晶體液首選平衡鹽液, 因可避免高氯血症和糾正部分酸中毒;其次選用等滲鹽水等。
2.補液方法 由於燒傷後8小時內滲出迅速使血容量減少, 故第一個24小時補液量的1/2應前8小時內補入體內, 以後16小時內補入其餘1/2量。 就擴充血容量而論, 靜脈補液比較口服補液確實有效。 尤其對面積較大或(和)血壓降低者, 需快速靜脈輸液。 要建議有效的周圍或中心靜脈通路(穿刺、置管或切開)。 對原有心、肺疾病者, 又須防避過快輸液所引起的心力衰竭、肺水腫等。 輸液種類開始選晶體液, 利於改善微循環;輸入一定量(並非全部估計量)晶體液後,
以上為傷後48小時的補液方法。 第3日起靜脈補液可減少或僅用口服補液, 以維持體液平衡。
因為燒傷病人的傷情和機體條件有差別, 補液的效應也不同, 所以必須密切觀察具體情況, 方能調節好補液方法。 反映血容量不足的表現有:①口渴。 ②每小時尿量不足30ml(成人), 比重高。 ③脈搏加快和血壓偏低(或脈壓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