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升降出入解析

一、升降出入, 百病綱領

經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 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 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 ”升降出入, 無器不有, 器散則分之, 生化息矣。 故知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識能為用者, 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 有所閉塞則不能用也。

故目無所見、耳無所聞、鼻不聞香、舌不知味、筋痿、骨痹、爪退、齒腐、毛髮墮落、皮膚不仁、腸胃不能滲泄者, 悉由熱怫郁, 玄府閉塞, 而致津液血脈榮衛清濁之氣不能升降出入故也, 各隨怫鬱微甚而為病之大小焉。

李東垣曰:聖人治病, 必本四時升降浮沉之理,

權變之宜, 必先歲氣, 無伐天和。 經謂:升降浮沉則順之, 寒熱溫涼則逆之。 升降出入者, 天地之體用, 萬物之橐籥, 百病之綱領, 生死之樞機也。 其在病機, 則內傷之病多病於升降, 以升降主裡也;外感之病, 多病於出入, 以出入主外也。 升降之病極, 則亦累及出入矣;出入之病極, 則亦累及升降矣。

故飲食之傷, 亦發寒熱;風寒之感, 亦形喘喝。 此病機之大略也。 故醫者之於天人之氣也, 必明于體, 尤必明於用, 必明于常, 尤必明於變, 物性亦然。 寒熱燥濕, 其體性也;升降斂散, 其功用也。 升、柴、參、芪, 氣之外散者也。 此其體也, 而用之在人, 則變患每生於不測。 氣之開合必有其樞, 無升降則無以為出入, 無出入則無以為升降, 升降出入, 互為其樞者也。

二、升降治法, 隨機為用

升降者, 病機之要也。 升為春氣, 有散之之義;降為秋氣, 有斂之之義。 陽氣下陷, 瀉痢不止, 宜升陽益氣;因濕洞泄, 宜升陽除濕;滯下不休, 宜升陽解毒, 開胃除熱;鬱火內伏, 宜升陽散火;肝木郁於地中, 以致少腹作脹作痛, 宜升陽調氣。 此病宜升之類也。

陰虛則火無制, 火因上炎, 其為症也, 為咳為嗽, 為多痰, 為吐血衄血, 為頭痛齒痛, 為眩暈眼花, 為噁心嘔吐, 為口苦舌幹, 是謂上盛下虛之侯。 宜用蘇子、貝母、麥冬、白芍、竹茹、枇杷葉之屬以降氣, 氣降則火降, 而又益滋水添精之藥, 以救其本, 則諸症自廖。 此病宜降之類也。 設宜降而妄升, 當升而反降, 將使輕者變重, 重者必斃矣。

補陽宜升;升有散之義, 凡散劑皆升也。 飲食勞倦陽下陷,

升陽益氣;瀉痢不止, 升陽益胃;郁火內伏, 升陽散火;滯下不休, 升陽解毒;濕瀉, 升陽除濕;肝鬱地中, 小腹脹, 升陽調氣。 補陰宜降;降有斂之義, 凡斂劑皆降也。 火盛降氣, 痰盛降火, 熱盛降濕, 氣盛疏之、斂之。 升藥便瀉肺腎;辛甘溫熱, 及氣味之薄品, 能助春夏之升浮, 便瀉秋冬之收藏;降藥便瀉肝心;酸苦鹹寒, 及氣味之厚品, 能助秋冬之降沉, 便瀉春夏之生長, 淡滲藥亦有降升;滲即為升, 泄即為降, 所以佐使諸藥。 以降為升;如補中益氣湯, 以升為降;如六味地黃丸。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