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中藥處方勿忘注明忌口

《傷寒論》第12條桂枝湯證中說:“太陽中風, 陽浮而陰弱, 陽浮者, 熱自發, 陰弱者, 汗自出, 嗇嗇惡寒, 淅淅惡風, 翕翕發熱, 鼻鳴幹嘔者, 桂枝湯主之”, 在這一條的“桂枝湯”方後注中特別指出:“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筆者認為, 這個方後的忌口法則, 不能僅僅認為是指服“桂枝湯”後的禁忌, 服用其他中藥時, 都應當考慮到這個經典的忌口法則。

自古以來的中醫治病開方後, 都非常重視告知病人服藥後要注意忌口, 這個環節與療效密切相關, 而現在的不少醫生不重視向病人交代忌口, 以至於影響藥效,

甚至出現藥物的毒副作用。

忌口實際上就是指治病服中藥時的飲食禁忌。 所謂“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就是說在服用中藥期間, 應忌食比較生硬難以消化以及性味屬於寒涼的食物;油炸黏膩、肉面、脂肪等易於助濕生痰類的食物;具有辛熱發散性味的五種香草類植物, 如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及酒等;腥膻如馬肉、驢肉、狗肉、羊肉、豬頭肉、動物內臟、動物乳類及其製品、魚、蝦、蟹等發物, 以及腐敗變質或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

服中藥為什麼要忌食這些食物呢?

一是因為藥食同源, 中藥來自于自然, 且許多食物也有一定的藥性。 中醫治病是以草木金石藥物寒熱溫涼的不同屬性, 來治療疾病的寒熱虛實,

糾正人體陰陽的偏盛偏衰, 中藥方劑藥物寒熱溫涼的配比是有法度的, 而服藥期間如果再吃進一些有寒熱偏性的食物, 會擾亂中藥在體內發揮糾正陰陽失衡的功效。

二是因為生病期間, 往往脾胃功能比較虛弱, 再食生冷油膩, 將更傷人體的後天之本, 影響胃氣的充盛, 有胃氣則生, 無胃氣則危, 胃氣盛則有助於藥力發揮作用, 胃氣損傷, 非但不能運化飲食, 而且不能運載藥力, 會導致病情加重或延緩疾病的康復, 所以治病及飲食都要時時以固護胃氣為第一要義。

三是一些葷腥食物, 如雞、羊、豬頭肉、魚、蝦、蟹, 蛋、牛奶等高蛋白食物, 以及腐敗變質或具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 都是俗話所說的“發物”, 會誘發舊病宿疾, 或加重病情。

張仲景在《傷寒論》桂枝湯方後注中不僅提出了這個“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的經典忌口法則, 而且在論中很多方劑的服藥注意事項裡也都強調“如桂枝法”, 這就是在反復告誡我們在為病人開中藥時, 一定要注明有何忌口, 才有助於藥效的正常發揮。 正如清代醫家章杏雲在《飲食辨錄》中所說:“病人飲食, 藉以滋養胃氣, 宣行藥力, 故飲食得宜足為藥餌之助, 失宜則反與藥餌為仇。 ”也就是說, 服中藥時, 飲食得當, 可以促使藥效更好地發揮;如果飲食不當, 反而會抵消藥效或起到相反的作用, 甚至產生嚴重的後果。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