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內經》中的草木鳥獸

兩千年前, 孔子教導學生要“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清代劉寶楠對此解釋道:“鳥獸草木, 所以貴多識者, 人飲食之宜, 醫藥之備, 必當識別, 匪可妄施。 故知其名, 然後能知其形, 知其性。 ”打開中醫奠基之作《內經》, 會為幾千年前的醫學成就所驚歎, 然而更令人稱奇的是它竟宛若一部博物學全書。

《內經》涉及的草木鳥獸名稱近百種, 按照《本草綱目》16部分類方法, 囊括了動物6部及植物5部下的所有類別。 說明早在《內經》時期, 古人已對鳥獸草木之學頗為關注。 草木鳥獸在《內經》中反復出現,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作用。

日常生活之用

《靈樞·五味第五十六》提及的五穀、五菜、五果均為日常食用之物, 五畜則為家庭飼養的普通動物。 “藿”在《內經》中多次出現。 藿為豆葉, 《韓非子·五蠹》中記載“堯王天下也……糲粢之食,藜藿之羹”, 其中的“藜藿之羹”是用藜和豆葉煮成的無味之羹, 本為平民之菜, 但從唐堯開始直到虞舜、夏禹三帝, 為了體現與民同食, 曾延續食用了很長時間。 別小看區區藜藿之羹, 每遇災荒歲月, 往往有活命之功。 而今人們物質生活富足, 藜藿也被認為是粗劣飯菜而遠離了人們的餐桌。 再如榆樹, 《內經》中並未作為藥物應用, 榆樹的嫩葉可以吃, 樹皮磨粉可以充饑, 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謂“榆……品種甚多……北方食之”。 人們在食用過程中還發現了它的藥用價值,

《本經》就認為它的枝葉及果實“主大小便不通, 利水道, 除邪氣”。

療病所用之藥

《素問·腹中論》“以四烏鰂骨, 一藘茹, 二物併合之, 丸以雀卵, 大如小豆, 以五丸為後飯, 飲以鮑魚汁, 利腸中及傷肝也”。 此方中的雀卵, 即麻雀蛋;烏鰂骨, 即烏賊骨, 又名海螵蛸;藘茹即今之茜草。 《靈樞·癰疽第八十一》“剉蓤 草根各一升”中的“蓤”, 考《康熙字典》“蓤”條, 有“‘蓤’同‘蔆’”, 即“菱”, 為菱科一年水生草本植物。 菱有多種, 陸佃《詩疏》:“《武陵記》‘四角曰芰, 兩角曰蔆’。 ”蔆的果實稱菱角, 《別錄》載其“味甘, 平, 無毒”, “主安中補髒”, 生食可以清熱解暑、除煩止渴, 熟食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此外, 菱角磨粉也是一種美容佳品, 如《唐本草》中就記載有“芰, 作粉極白潤宜人”。 《康熙字典》“ ”條認為“‘ ’同‘翹’”,

即連翹。 關於連翹的得名, 《玉篇》解為“連翹, 草也, 一名旱蓮子, 太山山谷間甚多。 其子折之, 片片相比如翹, 以此得之”。 連翹具有清熱解毒, 消腫散結的功效, 在臨床中應用廣泛。

用於形容臨床病狀和生理表現

《素問·平人氣象論》“目裹微腫, 如臥蠶起之狀”, 形象地說明了水腫的症狀。 《素問·至真要大論》“大涼革候, 咳, 腹中鳴, 注泄鶩溏”, 用“鶩溏”形容脾虛不運所致的便下如鴨糞, 稀軟雜水的病證。 《素問·五臟生成》更是以“青如翠羽者生, 赤如雞冠者生, 黃如蟹腹者生, 白如豕膏者生, 黑如烏羽者生”來喻五臟生氣之色, 真切形象。

我們的祖先經過觀察和學習草木鳥獸的知識, 完成了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初級階段。 草木鳥獸之於人類,

是自然賜予我們的朋友。 只有熱愛自然, 懂得自然的語言, 熟悉自然的名稱, 心與自然同化, 才能更好地理解《內經》的旨意趣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