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蒲輔周痢疾(慢性痢疾)醫案(四)

高XX, 女, 39歲, 已婚, 幹部, 于1963年3月15日初診。

從1962年8月開始下利膿血, 日七~八次, 有裡急後重及腹痛, 當時發熱, 西醫診為急性菌痢, 用西藥抗菌素約一月, 症稍減輕, 但一直不愈, 又更換另一種抗菌素痢才止, 但以後每半月左右即復發下利一次, 大便有粘液及白膠狀塊物, 雖續服抗菌素仍時止時發。 近二月每日大便三~五次成形, 夾粘液, 有後重, 不發熱, 周身疲乏無力, 納差, 胃不痛而脹, 噯氣不適, 月經正常, 平時易急躁, 小便少而黃, 尿道內有發癢的刺激感, 睡眠不佳, 西醫診為慢性菌痢, 脈象兩關弦細, 舌質紅, 苔黃膩, 屬脾胃不調,

肝膽熱鬱, 治宜調脾胃、和肝膽, 用四逆散合左金、香連丸加味。

處方:

柴胡一錢五分 炒枳實一錢五分 白芍二錢 炙甘草一錢 吳萸三分 川連八分 木香七分 烏梅肉二枚(炮) 隔天一劑, 服五劑。

3月25日二診:服上方後大便已無粘液, 恢復每天一次, 有時胃痛, 口發酸, 食納差, 腹部仍有腸鳴, 小便尚有刺激感, 性情仍有急躁, 睡眠轉佳, 脈兩寸尺沉細, 兩關弦, 仍宗前旨, 原方因口酸去烏梅加白術一錢五分, 再服五劑, 隔天一劑。

4月5日三診:藥後大便基本正常, 偶有一次微帶粘液, 口不發酸, 食欲轉佳, 尚急躁, 睡眠佳, 脈沉緩, 舌正苔薄白, 原方再五劑, 同上服法。

4月17日四診:藥後大便已正常, 每天一次, 食納佳, 胃痛已除, 急躁亦減, 小便已正常, 脈沉弦,

舌正無苔, 諸症業已消失, 可以停藥, 但宜注意飲食及克服急躁情緒。

按:患者系急性細菌性痢疾, 發展成慢性痢疾, 由於開始未得到徹底根治, 病邪潛伏, 已轉成時發時止的慢性痼疾, 屬古人所謂休息痢的範圍。 根據中醫辨證, 大便日三~五次, 夾粘液, 有後重、胃脹、噯氣、納差等脾胃不調現象, 加之眠差, 性情急躁, 關脈弦等, 兼有肝膽不和之象, 所以用四逆散合左金、香連丸加烏梅, 後去烏梅加白術, 整個治療過程以調脾胃、和肝膽為主, 並隔天一劑緩緩圖之, 藥後大便逐漸恢復正常, 胃不痛而納轉佳, 睡眠及急躁亦好轉。 從本例的中醫辨證論治, 也可以體現祖國醫學與現代醫學之間, 大有取長補短的必要。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