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脾陰虛(脾胃陰虛)

指脾胃的陰液不足而影響受納運化。 主要症狀有唇燥口幹, 喜飲, 口淡無味, 飲食減少, 大便幹結, 舌紅苔少或舌面光滑等。 脾陰虛證表現

脾陰虛多為內傷氣血所致, 以運化功能失常為主, 臨床以納食不化, 皮膚乾燥, 肌肉消瘦, 痿軟無力, 甚則肌肉萎縮、偏廢不用, 或手足煩熱、溺少便秘, 舌紅少苔, 脈細數或澀等為特徵。

現代名醫蒲輔周曾概括道:“脾陰虛, 手足煩熱, 口幹不欲飲, 煩滿, 不思食。 ”治療當以養陰和營為主, 藥選山藥、黃精、芡實、白芍、石斛、甘草等甘平濡潤之品。

胃陰虛證與脾陰虛證區別

胃陰虛多為陽熱之病所傷,

以納化功能失常為主, 臨床以饑不欲食, 食不知味, 口渴欲飲, 幹嘔呃逆, 或胃中灼熱, 或大便秘結, 舌紅少津, 脈細數等為特徵。 治療以生津清熱為主, 藥用石斛、沙參、生地、蘆根、烏梅、花粉、玉竹、麥冬等甘寒涼潤之品。

脾陰虛病因

若飲食不節, 過食辛辣, 恣食肥甘, 濕鬱化熱, 損傷胃陰;或肺津不足, 癆瘵陰虧, 子盜母氣, 耗傷脾陰;或汗吐大泄, 醫者誤治, 耗傷脾胃陰津。 臨床常見不思飲食, 食後腹脹, 脘腹灼痛, 口唇乾燥, 幹嘔呃逆, 大便幹結, 形體消瘦, 舌紅苔剝, 脈細或細數。 治宜育陰增液。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