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大黃高效益的栽培管理技術

一、選地整地 選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地。 大黃不宜連作, 宜與豆類、蔬菜、馬鈴薯等輪作, 也可以黨參、黃連等為前作。 春播地在播種前一年冬深耕30釐米, 每公頃施廄肥45000千克以上, 然後作寬為130~150釐米的畦。

二、繁殖方法 主要用種子繁殖, 也可用根莖上形成的子芽繁殖。

1、育苗移栽 春秋兩季育苗均可。 秋播用當年采下的種子, 於8~9月播種, 翌年7~8月移栽定植。 春播在土壤解凍後進行, 一般要作種子催芽處理。 具體方法是:將種子放入18~20℃的溫水中浸泡6~8小時, 取出用濕布包上, 每天翻動1~2次, 當1%~2%的種子萌發時即可播種。

條播、撒播均可。 條播橫畦開深3釐米的播種溝, 行距10~15釐米, 播幅6~10釐米, 將種子均勻撒入溝內(每隔1~2釐米有1粒), 覆土以蓋住種子為度。 畦面蓋草防暴曬保濕潤。 也可將種子均勻撒播在畦面上(每隔2~3釐米有1粒), 播後蓋草木灰或土, 以看不見種子為度。 條播每公頃用種子60~75千克, 撒播75~105千克。

如氣候適宜, 播後20天左右即可出苗。 苗齊後揭去蓋草並隨時撥草澆水, 間去密集弱苗。 適時追施清淡糞水1~2次, 促進幼苗生長。 一般每公頃可育苗105~150萬株, 能定植35~50公頃。

春播於翌年3~4月移栽, 秋播於翌年9~10月移栽。 移栽時應選用根莖直徑在1.5釐米以上健壯幼苗(不夠粗的繼續留在苗床內培育), 剪去側根和主根的細長部分。 然後在整好的地裡按行株距70釐米×50釐米開約30釐米深的穴,

施入底肥, 每穴栽苗1株。 春栽蓋土宜淺, 也可使幼苗露出土面;秋栽蓋土宜深, 應高出芽生長點5~7釐米, 防止冬凍。 覆土後, 穴內的土面要低於畦面9~12釐米, 以利培土和追肥管理。 第一年因苗小, 株行距較大, 也可間種些蔬菜。

2、子芽繁殖 在收穫3年以上的植株時, 選健壯無病蟲害、帶芽的根莖, 將根莖縱切3~5塊, 切口處粘土草木灰, 每穴放一塊根莖, 芽眼向上, 覆土6~7釐米, 踩實。 子芽繁殖的植株生長較快, 一般第二年即能開花, 第三年即可收穫。

3、露地直播 適宜於大面積生產。 春秋兩季均可進行。 穴播時行距70~80釐米, 穴距50~70釐米, 穴深3釐米左右, 每穴播催芽種子5~6粒, 每公頃用種子7.5~15千克, 條播時行距70釐米, 每公頃用種子22.5~30千克。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一般栽後當年(秋栽的第二年)苗小而株行距大, 雜草容易滋生, 要每隔1~2個月除草1次。 第二年(秋栽的第三年)待苗返青後第一次中耕鬆土, 隔2~3個月再進行1次。 第三年只在春季進行1次, 以後隨植株高大封壟, 不再中耕除草。

2、追肥培土 大黃喜肥, 除施足基肥外, 每年結合中耕除草都應追肥。 春夏季宜施糞水或餅肥, 秋季追施土雜肥或火土灰防凍, 每公頃加施過磷酸鈣225千克、氯化鉀112.5千克。 大黃根莖在膨大伸長時會露出地面, 因此, 在每次中耕除草、追肥的時候, 均應培土於植株根部, 漸成丘堆, 以利根莖生長或安全越冬。

3、摘取花莖 大黃栽培後第3~4年夏、秋間, 從根莖部會抽出花莖。 為保證地下充足的養分, 除留種地外,

均應及早摘去花莖, 並用土蓋住根頭部分和踩實, 以防止切口灌入雨水後腐爛。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